4月28日,好消息传来,第十届(2019)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暨第十八届(2019)全国MBA培养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总决赛在西南财经大学隆重举行。238所国内外高等院校的2249支队伍和11245名师生参加了初赛,其中高校组1952支,MBA组297组。经过初赛、复赛和半决赛的筛选,最终96支队伍进入总决赛,其中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的94支队伍和来自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的2支队伍共计300余名学生、100余名指导教师进入总决赛。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企业模拟协会精英团队再创佳绩。企业模拟协会代表我校参赛的队伍中,分别由经济管理学院艾华、刘孜两位老师带队,MBA组由经济管理学院杜俊霏、蒋德良、张曼三位同学组成的团队荣获全国一等奖;高校本科组由经济管理学院李晓娜、王宇慧、杨静三位同学组成的团队荣获全国一等奖。这是我校MBA组和高校组首次同时晋级全国总决赛并获得一等奖。
笔者满怀期待是为了与一支名叫“星辰”的团队邂逅。在采访前,笔者特意从不同的网站上浏览了与这次比赛相关的信息,了解“企业竞争模拟”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企业的竞争环境,供模拟参加者进行经营决策的演练。“企业竞争模拟”大赛旨在通过模拟商战的形式,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制订本期的生产、运输、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决策计划并将决策输入计算机,做到以赛促练、促学,使学生在运营实践中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并促进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据经济管理学院艾华老师讲述:参加此次比赛的同学们都来自一个名叫“企模协会”的大家庭。尽管大家同在经济管理学院,但是由于专业、年级的不同彼此之间能接触到的机会其实是不太多的。在加入协会之后,同学们渐渐熟悉起来,就形成了“互帮互助、团结共进”的氛围。每一年加入的新生,相当于是上一届同学的接班人,会有老师对他们进行培训,有学长们提供有关经验和指导。
星辉相继,总为步步生花
当我们走进高校本科组的指导教师——艾华老师的办公室时,被满架的荣誉证书和左半面墙的简报所吸引。艾老师十分热情地为我们介绍了她和她所带领过的团队们获得的各项荣誉的来历,翻过每一张奖状我们惊奇的发现获奖的队伍都叫做“星辰”,只不过后缀不同。艾老师说这是一种传承、延续,因为每一个新参赛的选手都是在学长学姐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
这次获得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一等奖的团队里共有三名同学,分别是担任队长的李晓娜,成员王宇慧和杨静。大赛开始的时候是个人战,她们通过打比赛从初赛、复赛、半决赛这样一路过关斩将走过来的,到决赛需要组队进行的,所以她们十分有缘的组成了一队,并在组成团队后形成了十分明确的分工,由经验比较丰富的李晓娜担任了队长,另外两位成员做辅助,一同进行决策和核查,渐渐培养出了很好的默契感和合作感。
初见队长李晓娜,文文静静的一个女孩,当问及最初参加比赛的心情时,李晓娜非常平静地回答道“抱着必胜的心情,因为我们的协会参加比赛的历史很久了,我们年年都会进国赛”。自信和淡定写在她的脸上。同时艾华老师也说“她们觉得必胜,那我就支持,我是支持者”。那一瞬间,我真的看到了这个团队如“星辰”一般的光芒,因为她们是自信的,有真正实力的。
5月14日下午,第十八届(2019)全国MBA培养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的获得小组、我校经济管理学院MBA小组全体组员蒋德良、杜俊霏、张曼和指导教师刘孜接受了笔者的专访,就获奖经历、参赛经验、心得体会等方面进行了畅聊,虽然对很多专业术语都不太了解,但他们细心地讲解和分享,让大家走近了他们,了解他们参赛以来的所有历程,让感同身受达到最大化。和企业模拟协会精英团队(本科组)不同的是:MBA组面对年级不同、专业又不同的情况下,他们通过磨合,逐渐成为一个拥有默契配合能力的团队,直到形成一个分工明确、意见统一的优秀团队,这些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只有全部成员都朝一个方向使劲,大家的目标才会明朗。他们一路走到今天,经历多少个无眠的夜晚,克服无数个瓶颈和难题,才能在今天成就自己,完成目标。
潜心研习,无畏风雨相伴
在参加比赛前选手们必须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熟悉比赛的流程和操作规则,最主要的是对运营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一个企业最初建立时的产品研发、技术、广告投放,招募工人后的工人福利、工资待遇,以及后期的股票、贷款、债券、融资等,运营过程中要建立非常复杂的模型的训练。所要必备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在此之前团队也参加内蒙古赛区、华北赛区的比赛,平时还时常会有练习赛,每一场基本都会进行七八天左右,可以说是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比起在传统课堂上的刻板学习,这样的方式更有益于成员们快速理解和消化专业内容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从初赛开始层层选拨的比赛模式是十分紧张刺激的,尤其是在半决赛到决赛的那一段时间里,三位成员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基本都是在做分析数据、修改模板、分析前几期的比赛经验和得分情况等准备工作。“7+1”赛制决定了决赛的时间是早上九点到下午四五点,在一天之内完成的。在那一天里看着排名的忽高忽低确实很难彻底使心情放松下来,那时候成员们的乐趣就是到外面吃吃西南财大准备的点心、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一种满足的情绪油然而生。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一直是学子们所秉承的传统,这次在西南财大参加企业竞争模拟大赛, MBA小组的组员们依然坚持传统,将内大学子的风采展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正因为如此,他们收获了很多朋友,赛场上是竞争对手,赛场下是朋友,他们坚信只有认真地准备比赛,才是对对手的尊重,也是对朋友的重视。通过激烈的比拼,我校MBA组在众多参赛小组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对此,他们很谦逊,只是说准备比较充分,并没有突出自己有多么努力,但是正是这种谦逊的品质是内大学子身上所具备的闪光点。他们回忆,之前也参加过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但获得的名次并没有达到预期,这一次他们重整旗鼓,终得荣誉。MBA组的每一位组员,不曾放弃,不曾气馁。
澄空一道,还需笑览明朝
苦尽甘来,拨开乌云见太阳,当大家知道比赛获得了一等奖之后,艾华老师和同学们都是比较平静,因为她们最初的预想其实是特等奖。据李晓娜说,每区的前五名是特等奖,她们恰好是第六名,以零点一分的差距与特等奖失之交臂。虽然还是会有一点遗憾的心情,但是大家都在这次比赛中收获了比结果更加重要的财富:打开了视角,看到课堂之外的更加广阔的天地,与其他高校的学生结成了朋友;这是一次综合的训练,在深入到精神、锻炼耐性的同时,也是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对理论知识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她们学会了如何去选择,能够明确自己的方向与目标,并继续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努力。有时,成长就是一眨眼的时间。一场比赛后,还会有更多的比赛等待着每一位同学。而经过这次大型比赛,三位成员也有一些经验想与大家分享。就比赛前期而言,李晓娜建议“还是应该多多练习,因为比赛最重要的是积累经验。特别是这种企业模拟竞赛有很多不同的场景,要去看这个市场的变化,不同场景的市场变化不一样,要多打才会有经验,之后才能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该怎么做。”王宇慧的建议则是“要多去交流,尤其和其他高校的学生。因为他们对比赛的理解是独特的,这可能会在以后的比赛中提供帮助。而且除了比赛的其他方面,他们也确实优秀,或许还可以给你大学生活、学习方面的经验、建议。”作为年纪最小的队员,杨静认为“比赛完要认真分析,决策的问题、排名升降等的原因,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师者仁心 谋求团队更好地发展
“无论是什么比赛,只要学生想去参加,我们都会支持,无论是经费方面还是其他方面学院都会无条件支持学生们的决定。”在谈到经济管理学院对参赛团队的支持力度时,经济管理学院党总书记张士伟说,学院上下最希望的事情就是:时刻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同时,全院也在积极努力争取学校对企业竞争模拟大赛这类的比赛获奖奖励的认可和重视。张书记的四处奔走和呼吁在学生们眼里更像一位为子女前途考虑更多的慈父。同样的,经济管理学院艾华、刘孜两位老师分别是企业模拟协会高校本科组和MBA组带队老师,从2009年起就在为这样专业实践性的比赛投入大量精力的艾华老师,一直对教学有着创新的想法。她十分希望能有更多的资源注入支持这类专业性的比赛,虽然这种实践锻炼在学校里短期内是看不到成果,但是发展潜力却是无穷的。“百年树人”,对人才的培养绝不能仅限于在大学里的课本教学,教学评价也不能局限在考试成绩上,要注重人才的多方面培养。刘孜老师带队MBA组,她与三名组员一起为学校争得荣誉,满载而归。他们之间的相识相知,是刘孜老师像粘合剂一样,用她的坚毅的性格、超强的个人能力等要素,把大家牢牢团结在一起,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他们希望和动力。每一个成功的团队背后都有一个为其不断奔波的老师,刘孜老师就是这样的存在。一直坚信一句话——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两个团队的采访都是在大家爽朗的笑声中结束,午后的太阳也已渐渐西斜,团队队员和老师们的铮铮誓言和欢声笑语还仿佛回荡在耳边,他们的奋斗经历、他们的青春笑脸、他们的团结奋进,这一切都让我们充满了力量和昂扬向上的信心。青春的、奋斗的开端才刚刚开始,一切都是崭新的,我们都站在最灿烂的阳光中,没有理由不燃烧自己的青春,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