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风建设 > 内大先锋 > 正文

2018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郭晓宇:用奋斗之笔书写靓丽的青春2020-09-02    文字:

       塞外的春天总是跚跚来迟,草原上的五月,万物复苏,树木吐绿,带来了盎然春意。四月绵绵细雨把五月的天洗得剔透空灵,天空没有尘埃,蔚蓝,把湖水映照的晶莹剔透,伴着五月的春风,在内大南区西湖畔,在这样一个如画的季节,笔者采访了刚刚获得2018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的郭晓宇,她正在西湖畔看书,脸上的笑容明媚和熙,让人感觉仿佛看到了五月温暖而不刺眼的阳光。但生活中和学习中的郭晓宇坚毅又勤奋,用顽强拼搏的精神谱写出自己的青春!



先让我们走近郭晓宇,看看她在大学期间的成绩单: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现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并任主席团团长。曾担任内蒙古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连续四期担任全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班主任;2019年5月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名获得资格的大学生至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进行学习。

再看看她更加亮丽的成绩单:荣获团中央奖励:2018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17年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标兵,2015年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

成绩的背后,往往要付出比别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而成功的人都具备的这个优秀的品质,郭晓宇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她作为一个大学生,不但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最难能可贵的是有一颗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爱心,她随时随地严格要求自己,用一颗火热青春之心去完成每一件有价值的事,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

言传身教,更是薪火传承

郭晓宇在生活中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自了解到研究生支教团的政策后,她就有了置身实践活动、去往偏远地区,切实为孩子们付出行动的打算。2015年9月,经过层层筛选,她考取了内蒙古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获免试研究生资格,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八届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总队长,内蒙古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

2016年,郭晓宇被分配到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第三中学开展支教服务工作,担任三年级语文、思品和安全老师。刚开始,第一次来到偏远地区、真正地走上讲台的她刚到岗位,与孩子们接触不久,就因为水土不服、未完全适应工作环境等原因身体欠佳,上课时声音嘶哑,但她忙于手头事务,无暇自顾。想不到,隔天她就在办公桌上看到了等待着自己的清咽利喉药物和金银花,附有一张小纸条,上面用稚拙的字迹写着:看到郭老师生病了,我们很难过,给您买了药,希望您能赶快好起来。原来是学生送来的!郭晓宇在惊喜之余感到心与心的距离顿时拉近了。才三年级的孩子就能这么有心地为她考虑,至纯至善的童心让她改变了看法,她说道:“支教之前,我以为遇到困难,只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便可应对,但是这个时候,我忽然明白,一颗被融化了的心将更有力量:因为同理心和共情能力之强大更甚于一般意义之强大,这是一种温柔敦厚的力量。”

她的支教生活也因为这微妙的变化很快步入正轨,在课上,她对学生十分严格,生怕有些同学跟不上。做一件事就全身心投入、在其位,谋其职的习惯让她时刻琢磨着自己的支教工作可以更精进的环节。有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她就常常放弃休息时间为他们指导功课,让后进的孩子尽快赶上来;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她就了解原因,耐心引导,培养孩子求索的兴趣和能力,每次看到孩子们有进步就会给予奖励。在课下,孩子们又与这位眼睛好似会笑的老师相处融洽,每次美术课做手工,孩子们都会想着她,一下课就跑到办公室把那些或精致、或可爱的成果送给她。班级里刚开始有很多不认真学习,而且学习习惯较差的孩子,一问才知道,他们梦想着小学毕业就回家接管父母的小生意,然后过上边玩手机边挣钱的日子。让她惊讶的是他们竟认为这是非常理想的生活。郭晓宇想,必须想办法让孩子们知道,人生有无数种可能性。于是她组织了一个活动,让全班孩子给内蒙古大学的同学写信,再由她转达给大学同学,带来回信,意在让孩子们的生活丰富起来,能够了解到外面还有很广阔的世界,生活的意义绝不是一部手机能够涵盖的。孩子们信里的问题都是:内蒙古大学的图书馆是什么样呀,每天都上什么课呀之类的天真疑惑,她便请大学的同学一一作答。

没想到的是,在之后的一次考试里,那些平日学习成绩排在后面的同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家长会上,家长对她说:现在每到周末孩子们就让父母带着他们去呼和浩特,去看郭老师的学校。他们对大学充满了好奇,从未有过的大学梦也在心中悄然生根,他们明白了郭老师的良苦用心:人生不设限,无数可能性。为孩子们的青春书写了更多的可能性,为祖国的花朵增添了几分色彩。

有了支教这次宝贵的经历,郭晓宇从实实在在的付出中,获得了对很多事情崭新的认识:对传道受业的体验不再停留于抽象的古语中;对偏远地区孩子们的认知不再停留于片面的想象里;对专业知识的领悟不再仅限于课本上的字句......支教接近尾声,她与孩子们也有了长时间的接触与了解,有了忧其所忧乐其所乐的共情能力;她心下不舍,但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研究生支教团并加入其中,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让这些公益活动进一步走进人们的视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这些社会公益事业做出奉献。支教是脚踏实地做事,在平淡的生活中创造出惊喜的过程。

回顾一路走来的收获,她感到着实获益匪浅:她已能更多的换位思考,反思自己,想法更加切合实际,心中也更懂得常怀感恩。她讲授着,也学习着,那些学习中所需的坚持和韧性也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累积着。支教结束了,而她还将在实践为她和孩子们构建的共情语境中继续耕耘。她说:“支教的一年时间是充实的也是忙碌的,但也完成我最初制定的计划,给学校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郭晓宇在支教过程中,热心帮助下一代青年成长,深入群体,帮助茫然的孩子找到人生旅途的方向,为下一代新青年树立了榜样,这不仅仅是普通的言传身教,更是中国当代新青年与下一代新青年的中国梦的传承,是中国新青年的薪火传承!


少年辛苦终生事,莫向光阴堕寸功

从一名优秀团员,到一名优秀党员;从校级的认可,到国家级的殊荣,郭晓宇明白她一路走来经历的蜕变。在研读党政著作、参与团学党政活动等诸多实践中,她渐悟了始终稳坐学习理论是无法参透经典的;没有理论经典升华的实践也是琐碎的。

于是,郭晓宇确定了奋斗和实践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本科期间,郭晓宇一直都浸淫在汉语言文学的环境中,课上,她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课余,她又注重阅读与写作能力的锻炼,几年来,自然而然地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登台授课的实践经验,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语言学严谨、务实的学科思维影响。并于2015年,作为项目主持人成功申报内蒙古大学校级创新基金项目---直译体文献同义聚合,并且成功结项;参与编写《中国成语大全》项目,编写近2000条成语。在研究生期间,她又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多民族谚语整理与研究》子课题研究。对党政知识有着独特敏感,并对汉语言文字学知识有长期积淀的郭晓宇深感,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无论是哪方面的知识,都使她成为了更好的人,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使郭晓宇在心向往之的教育道路上,更有信心也更有能力,让他人成为更好的人。



由于在党政上的突出表现,郭晓宇还担任了自治区四期“青马班”班主任,在最美的青春遇到“青马班”,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作为班主任,郭晓宇同学看到大家在汇报演出中的绽放自我,在实践调研中的发挥才智,在报告演讲中的从容自信,从稚嫩青涩到成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感到比自己进步更有成就感、获得感;而她作为学员在学习中不断激发智慧小宇宙,筑牢了理想信念,点燃了基层服务的“火种”。

回首望去,四年的工作经历和基层锻炼着实使郭晓宇感觉成长不少,提起这四年给自己带来的改变,郭晓宇有很多的感悟,“几年前,我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现在却不再是这样,经历了这么多工作和经历,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的榜样和去多看看的地方。回头看去,四年的工作经历和锻炼真的使我成长不少,现在的我更要明白取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奋斗对郭晓宇来说,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也是一生都会坚持的原则。也许正是郭晓宇始终持有的一颗平常心,使她一路走到今天,获得诸多独有的荣誉;也许正是她不问为什么的坚持,使她一直展望明天,不曾因途闻的声音而停下脚步。回想过往种种,郭晓宇感到,当初自己只是想走出舒适圈而努力学习新知、了解团学党政、参与各种活动,却惊喜地发现自己适合并热爱所从事的一切,终于,她所有浅尝辄止的探索都变为了躬行到底的执着。

郭晓宇更感作为一名优秀党员的忧患意识:虽然她在前进的道路上恒有所得,但唯有兢兢业业,继续前行,不自限目光于眼前,方能始终保持纯洁的党性,方能不负前辈可歌可泣的青春。唯有珍惜韶华,刻苦学习,锤炼本领,坚定跟党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一个奋斗的追梦人,才能无愧于这个宝贵的平台和这个伟大的时代。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