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风建设 > 内大先锋 > 正文

【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获得者风采】桃李春风 花开有时——专访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获得者周志强2018-05-29    文字:记者:李倩 摄影:王智宏

 

【编者按】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社共同指导,人民网、大学生杂志社、光明日报教育部和中国大学生在线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圆满落幕,我校计算机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周志强同学荣获入围奖。

昂扬的生命姿态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开始呈现不一样的精彩,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实践创新活动,曾担任校党政办学生助理,先后获奖10余次,被评为天津市高校阳光体育“先进青年”;研究生阶段依然砥砺奋进,两年时间先后获得数学建模国际赛M奖、读书节征文一等奖、优团干、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工作者等30余项奖励,并获得了第十二届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芙蓉学子·自强不息”奖学金,发表论文2篇,参加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研究生创新项目4项(主持2项)。

这华丽的履历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激励着他一直这样励志尚学、勇担使命?日前,校刊编辑部对周志强同学进行了专访,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成长,感受他的心路历程。

 

 清雨连绵的夏日,桃李书院灯光融融。刚刚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的周志强同学在这里缓缓讲述着自己的学习生活。

开始采访前,周志强这个名字有很多前缀——优秀大学生芙蓉学子奖学金,数学建模国际赛M奖,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工作者等30余项奖励(荣誉)的获得者,研究生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发表学术论文2篇,参与自治区横向课题、创新项目4项(主持2项)。但是,采访过后却发现,他不仅仅是一个被外在标准划分为优秀的人,更是一个拥有更多可能性的青年。

 谈及此次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周志强说:“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并且得知全校只有3个候选人名额,觉得竞争应该会很激烈“。”这次能入选,真的非常感谢我们学院的团总支书记刘雪峰老师,最初是鼓励我参与报名,并且在准备的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才让我有机会去展示自己,获得这样一个荣誉。”寥寥数语,是真诚,是感恩。背后的荣誉,很容易让人忽略,但可以入围并且在这样一个极具权威性和竞争力的评选活动中获奖,其实就是对他这一切最好的回答。他的言谈中总是极力把当下已经获得的成绩归功于坚定的努力。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曾经被一句话“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打动。当我面对周志强,听他讲述自己关于学习的经历与思考,我想这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释。他从小学习优异。我很好奇,是什么触发了他对知识的渴望?是什么激励着他一直坚持着这种习惯?他说:“因为小时候在农村里面,山的那边只有山,根本就没有任何书籍和读书的机会,10岁时才开始接受教育”。这一切幸运与不幸,激发了他对知识的好奇,对外部世界的向往和憧憬。上学不久,过人的记忆力和敏捷的数学思维让他意外收获了知识带来的乐趣。说到这里,他回忆说:“因为当时小学教学资源极其有限,高低年级共享一个教室亦是常态”。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二年级的他学到了四年级的知识,并且顺利通过了四年级水平的数学考试。知识带来的精神富足,让原本单调的生活添了几分鲜亮的颜色。

对于幼时迟到的启蒙教育,周志强表示这是一种缺憾。面对贫瘠的教育环境,逐渐懂事的他意识到:父辈没有机会读书,自己现在有机会,一定要好好学习。以梦为舟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就这样一路努力,参加空军招飞,去中航大学习。大三于周志强而言,似乎就是命运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在学校党政办担任学生助理的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了解到社会对高精尖人才的需求。就像他提到的《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所言“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大三,就是周志强的这个特别时期,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他真正开始为拓展生命的宽度而努力。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周志强的行动就是在践行着自己向上的观念。面对信息量庞大的数据时代,他提出对“学以致用”的反向思考,认为可以先明确具体实践对象,以此为核心,展开知识接受的半径,这样有导向性的去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同时,他说:“学习是输入的过程,实践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比如,多参加各类比赛,这样才能丰富自身实践的输出渠道,开阔视野,强化对知识认知的广度和深度。”此时,他道来的领悟都是生活的积淀,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是他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

 窗外的雨还在下,我突然想到任何一个生命都会有光在指引,那周志强心中的那束光到底来自哪里呢?

光,来自妈妈的温暖

 “对我有启发的人有很多,但如果说影响最大的,就是我的妈妈。小时候,因为爸爸外出打工,妈妈一人肩负了家里家外所有的劳累和忙碌。当自己进入社会后更加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想起妈妈在困苦面前的态度,她的坚持、向阳、感恩与豁达原来是极其可贵的人生信条。”周志强边说边总结着母亲对他成长的重要意义。他说:“妈妈在生活极其不易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乐观,努力生活;相信着美好善良的事物;感恩着温暖的周围人,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周志强在生活中与人相处,与自己相处。”

 母亲总是用最朴素却最有力量的语言启发周志强。随着阅历增多、知识积累,他逐渐发现,幼时妈妈说的那些话,字字真经,也一直影响了他的成长。“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他说到这几句诗的时候,说:“这个六尺巷的故事,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张英的家信中,而在我的成长中,是妈妈千里家书送游子。妈妈没有这种深刻的文字表达,但她一直在用行动和简单的言语告诉我生活的道理。当我再读到这样的诗的时候,更敬佩妈妈的智慧与伟大。”

故事还在继续.....

 有人说,我们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周志强却在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行动就是最好的道理。当我们问起,他是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很多学弟学妹都想“取经”。他说:“对于今天或者是近期要做的事情,首先要做好规划,这样对所有事情会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然后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具体的时间。对于重要的事情,这样也可以做到未雨绸缪。”接着,他说到:“学生还是要以学习为纲,其它为目。在保持学习优势的同时,去参加一些学生工作,这样才可能会有全面的发展。保持学习优势,无论日后深造还是求职,都将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最后他提到: “要善于总结反思,我觉得总结的过程就是我们对所经历的事情尽可能再全面、深度认识的过程。同时,总结的过程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非常锻炼自身的思维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短期计划是建立的长期规划之上的,关于以后的发展,周志强说:“会优先考虑工作,但未来一定会深造的。其实主要是以专业立身吧,开放的态度下摸索自己的路。”

 采访结束,窗外雨停了。我想,现在的周志强拥抱阳光,那是因为他一直在风雨中前行。年轻的生命拥有无限可能,在你踏实把握当下的时候,其实未来已经清晰可见。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