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风建设 > 内大先锋 > 正文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访我校第六届校长励学奖优秀青年教师、生命科学学院农学系主任张德健2016-06-21    文字:内蒙古大学记者团 张旭艳 摄影:张德健

    一片绿色田野,一袭布衣装扮,走走停停,观察作物生长状态并得出自己的思考结论,这是张德健最喜欢做的事情,也是他近20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作为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农学系系主任,他兢兢业业做教育,一心一意为学生,在今年6月份的校长励学奖评选中成功入选。

    校长励学奖于2010年设立,每年评审一次,至今已是第六届。校长励学奖是我校最高级别的奖励,评选出的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都业绩突出,成果丰硕,历来是全校师生的楷模。

教学——业精于勤

    在教学岗位上的张德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主讲教师先后承担本科生和专科生的《蔬菜栽培学》、《设施园艺学》等7门园艺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任务,年均达到211学时,教学工作量十分饱满。他的学生们对他的评价一直很高,在期末的学生课评中,张德健的评价一直是优秀。

    张德健说,他深爱着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他一直坚持学习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同时,张德健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创造性地把参与性教学方法运用到了教学中,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此外,张德健参加了教育教改课题1项,主持学院教学改革园艺植物栽培课程群建设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篇,参编教材2部,教学成绩显著。

    即使已经拥有了众多的教学成果,身在教师岗位的张德健却一刻也没有停止完善自我的步伐:他积极参加专业学习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学习和学术会议交流,坚持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201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河北农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生;2014年6月圆满完成了博士学位课程并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按期获得博士学位,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夯实了业务理论基础,提升了综合素质和能力。

科研——行成于思

    身为教师,张德健无时无刻不想着如何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也始终无怨无悔地为国家科研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张德健联合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推广部门等单位及相关专家,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所取得的成果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工作在常年风沙肆虐的内蒙古,张德健的主要科研方向也是北方农牧区耕作问题,其中,他承担的《旱作农业与农业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2015年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项目针对北方农牧交错风沙区秸秆覆盖地生产生态问题,研究创新农田抗旱减尘、免少耕播种、水肥高效利用、杂草治理等关健技术和配套装备,形成了玉米、小麦和少耕带作马铃薯农艺农机一体化可持续耕作技术与配套机具系统。累计推广面积597.7万亩,项目累计增收节支近6亿元,为旱作农业和保护性耕作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科技创新方面,张德健同样提出了很多想法,并一直努力将他们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他创新了破茬开沟器、整形器、勺式取种器、两工位可折叠机架等10余种关健部件,研制开发了小麦/杂粮播种机、免耕精量播种机和马铃薯播种机等10余种机械装备;揭示了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发生与演替规律,创新杂草综合防控技术及体系等等。

    内蒙古自治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专家、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二层次人选、自治区深入生产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科技人员、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选,一路走来,张德健在自己熟悉的领域留下一连串闪光的足迹。业精于勤,在教育工作中,他有一颗勤勉的心,时时激励自己,不断地追求卓越;行成于思,在科研工作中,他有一颗沉静的心,能让自己心无旁骛的对科研项目做出思考,深思熟虑,大胆实践。为师如此,校长励学奖他当之无愧。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