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也是一位不平凡的党员。他罹患癌症,却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一生从事内蒙古近现代史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是国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他与癌症顽强斗争10余年,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但从未离开教学讲台,从未放弃学术研究。他抱病攻读了博士学位、培养了20多位研究生、完成了300多万字的鸿篇巨著、发表了40多篇论文。他的事迹被广泛传诵,被誉为“草原上的中国保尔”、内蒙古的“方永刚”。其坚韧不拔的品质、不屈不挠的精神堪称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共产党员的先锋。他就是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已故教师、国内外知名史学工作者金海。
身残志弥坚 教书亦育人
金海同志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此,他倾注了毕生精力,无怨无悔。1999年,在金海同志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被确诊为上颌窦腺癌,这对教育事业正蒸蒸日上的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是他没有被可怕的病魔打倒,他像草原上最优秀的搏克手(蒙古式摔跤手)一样,一次次摔倒了再站起来,像大雪中的青松一样顽强挺立,击退了黑色的死神,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
金海同志患病后,经过了漫长而痛苦的治疗过程,先后做了9次手术、5次放疗、4次化疗,几乎平均每年做一次手术。最后,右上颌骨被切除,右眼眼球被摘除,胆囊被切除,嗅觉味觉全部丧失,右耳听力锐减,身心遭到巨大磨难,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痛。在历经几次重大手术之后,他基本丧失了说话能力。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为重返讲台,他反复训练自己的面部肌肉,调整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直到能清楚地发音吐字。
一路与病魔作战,让金海同志更加热爱他那份难以割舍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时间也安排的更加紧凑,与时间赛跑,生怕他想做的事业没有做完,生怕他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好。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所有的手术,他全部选择在假期进行。他身患重疾,依然坚持给三个层次的学生讲课,给本科生讲“中国革命史”、“蒙古史”;给硕士研究生讲“蒙古近代史”、“蒙古近代史史料学”、“内蒙古历史地理”等课程,并讲授博士研究生的部分课程。病魔无情摧残,但金海同志仍以饱满的精神站在讲台上认真讲好每一分钟,每一节课,常常一讲就是四个小时。金海同志遭受着病魔无情的折磨,却从来没有请过假,也从不迟到早退,无论多困难他都坚持授课,几多寒暑,风雨无阻。除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除了对那些学生无私的爱,任何语言都难以诠释他坚韧力量的来源。
金海同志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他从不对学生谈论病情,总是以乐观和坚强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被摘除的右眼无法安装义眼,他会让捂在右眼上的那块白纱布永远整洁干净。他说:“我只是要求自己做一名称职的、优秀的教师,我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影响我的学生。”他做到了,他用他的言行教诲同学们要勇敢的面对人生、特别要有面对并战胜挫折和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做生活的强者。他积极乐观、勤奋顽强、不屈不挠、矢志不渝、刻苦钻研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甚至更广泛的影响到广大青年学子、影响到广大教师以及党员群众,他的精神就像大漠中的胡杨,千年不倒,久久驻足在人们心间。如今,他培养的16名硕士生、10名博士生已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
带病苦攻关 创新出成果
金海同志热爱自己的专业研究工作,多年的潜心钻研和丰富的学术成果,为金海在学术界赢得蒙古族近现代历史“百科全书”的称号。国内史学家评价说:“研究近现代蒙古历史特别是日本殖民者在内蒙古的统治历史,金海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作为学科带头人,金海常常带领同事、学生做大量田野调查。工作中,因多次手术受损的右眼剧痛得让他无法忍受,每次他都死死地咬着一块毛巾,用手紧紧按住眼部,却从不声张。他先后完成了7次繁琐辛苦的田野调查,足迹遍布内蒙古的大部分乡村和草原,为他的科研取得了翔实的资料,最终取得了累累硕果。他实现了“在生命的剩余时间里把该做的事情做完,把能做的事情做好”的诺言,谱写了生命的又一华章。
金海同志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他生前曾经参加过10余项国家基金和自治区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出版个人专著4部,合著15部、发表40余篇学术论文,主编3部史料汇编和1部译著,获得了国家图书奖、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奖励。他罹患癌症,却撰写了长达20万字的毕业论文《日本在内蒙古的殖民统治研究》,填补了我国日本侵华历史研究的一项空白。他参与编写的《内蒙古革命史》获得了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这是迄今为止,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获得的最高奖项;参与主编的《内蒙古通史》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并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和图书出版领域的国家级最高奖项“中国出版政府奖”;主编的《蒙古族——内蒙古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调查》,是这个研究领域用人类学方法研究历史的第一部专著,开创了史学研究的又一先河。
淡泊名与利 痴心永不改
金海同志对科研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耐住了科研的寂寞和清贫。他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患癌后,担心时日无多,比患病前更忙碌了。他说:“今后两年的时间我都已经安排的满满的,有许多科研和教学工作要去完成。再长的时间我没有安排,因为这个病太顽固了……”所以他总是很忙,科研、上课、与学生座谈等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吃饭也经常是匆忙而简单。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时刻未曾忘记自己教师的身份,即使是在医院做手术和检查的空闲时间,他不是在看书就是在批阅学生的论文。
由于长期治病,金海同志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家具简陋,生活简朴。多年来,他习惯了清贫、平静的生活,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书。他总是说:“我是老党员了,现在学校建设需要更大的投入,我不能给学校增加负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在他去世的前三天,他亲笔深情的写下了“敬祝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薪火相传”。金海同志对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让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甘于奉献,从不索取。他的工作和生活面对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在他看来,再大的困难和他所钟爱的事业和理想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也正是这样的理想和信念,支持他在最困难的时候取得了最辉煌的成绩。他临终前最牵挂的依然是事业,遗憾的是他未能看到《内蒙古通史》正式出版。
金海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职业精神的真正含义,践行了胡锦涛同志对教师提出的4点希望。2008年以来,他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第十一届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的事迹先后被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央各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
2011年7月,金海同志病逝,年仅55岁。他用自己充满磨难的命运,书写了辉煌的人生;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表达了对家乡与民族的热爱;他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点评:
金海同志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存!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崇高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顽强意志,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珍爱生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是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爱家乡、爱草原、爱民族,为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金海同志的精神激励我们奋勇前进。
|
|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金海同志 |
我校举行金海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
|
|
金海教授在为学生上课 |
金海教授在做科研工作 |
|
|
金海教授正在指导研究生 |
时任自治区领导接见金海事迹报告团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