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桃李湖畔,微风拂过发梢,举起相机定格唯美瞬间;淡蓝色的衬衫,简单清爽的分头,挥毫泼墨抒写出人生诗篇……他是丁玉龙,又名海日寒,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现为我校蒙古学学院蒙古语言文学系教授。近日荣获了我校第六届校长励学奖优秀青年教师奖。
我校的校长励学奖于2010年设立,是我校的一个特色奖项,用于奖励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业绩突出、成果丰硕的青年骨干教师和精于学业、勇于创新的研究生、本科生。该奖共包括优秀青年教师奖和优秀学生奖两个奖项,其中优秀青年教师奖为文、理科各一名,优秀学生奖共6名。励学奖的设立体现了我校对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视。
拼搏进取,终抵高峰——是经历
初闻获奖喜讯,丁教授对于自己能在数百教师中脱颖而出很是意外,但荣获此奖,虽说是意料之外,却也实属情理之中: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多次申报校长励学奖,虽未成功,但他也从未放弃,一直默默地专注于科研教育事业,不断汲取知识,终于发生了质的飞跃。从2009年开始,丁教授不断取得多项科学成就:在电影方面,他出版了《世界经典电影解析》,这是国内第一部蒙古文的电影学专著;在科研方面,他于2013年荣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在教学方面,2012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教坛新秀,他培养的学生考上了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博士生,他也由此被鲁汶大学聘请为合作博士生导师。
丁教授说:“能获得这个奖,我很意外,因为优秀的人很多,但是也不否定自己这些年的努力,今后还会继续为科研事业尽心尽力。”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今,丁教授成绩斐然,正是源于他学科领域不懈的刻苦钻研以及永不言弃的精神。
严谨求实,热爱生活——是态度
丁教授不但严于律己,对学生要求也十分严格。当被问到师生关系时,他说:“我对学生十分严格,学生一开始会十分害怕我,但是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在提升、在进步,渐渐的她们也会喜欢我,直到毕业时就更是难舍难分了。”丁教授一直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他认为当代的大学生普遍存在进取心不强、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因此他要求自己的学生不但要在学习上严于律己,也要重视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争做德智体美齐全的青年学生。除此之外,他还发现当代学生的创新意识比较强,因此他从学生们的这些优势入手,找到适合她们的教学方法。丁教授的“严”,其实体现的是他对学生强烈的责任心,正是他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为学生以及自己带来了很大的提升。
丁教授的生活,可谓是丰富多彩的。在他的生活中,除了工作之外,还有很多业余爱好。摄影便是他的爱好之一,他喜欢摄影,喜欢用影像记录生活。每个上班的清晨,他都习惯性地拿出相机,拍摄下身边的美好风景,留作人生最珍贵的纪念。看电影,则是他的另外一个爱好,也是他最大的爱好。当被问到看电影对自己的专业是否有所启迪时,他说:“电影和文学是很接近的两种艺术,它们随表面上看上去有天壤之别,但是仔细分析,都是触类旁通的,所有的艺术在高端上都是接近的。”丁教授将自己的工作与业余爱好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文学研究当成一种乐趣,在娱乐之时也能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启迪,可谓“工作娱乐两不误”。
传承民族文化责任牢记心间——是精神
谈到内蒙古的蒙古族文化传承,丁教授作为一名蒙学院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他认为,如今面临的传承问题俨然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在面对现代文化大潮流的冲击和西方文化不断的深入影响,这些人数不占优势的少数民族文化处于弱势,那我们必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丁教授给出了他的个人意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我们都是需要的。传统优势不可丢弃,不能在大文化影响下迷失自我;与此同时,也要紧跟文化向前的脚步,落后就要挨打。而作为内蒙古大学蒙古族文化传承的支柱学院蒙古学学院,丁教授也表示,定会尽自己所能去奉献,使得蒙古学学院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蒙古族文化传承的佼佼者。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做人的模范者。丁玉龙教授全心全意的为科研和教育事业作奉献,在用知识滋润学生的同时,他高尚的人格也为他们树立了典范,励学奖对他来说是最大的肯定和鼓励。如今,校长励学奖已成为一段光荣的人历史,但生活仍旧继续,探求真知也仍在继续,丁教授坚信自己会在科学的高峰上继续攀爬,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不畏艰难、积极进取、提升品德,做到德才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