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21日,第七届全国生态语言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生态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Journal of World Languages(De Gruyter)、《中国外语》等期刊编辑部协办。会议以腾讯会议的方式线上举行,来自全国百余所院校的400余位学者、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上,我校副校长张吉维教授致欢迎辞,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生态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教授和名誉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先后致辞。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生态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何伟教授,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苗兴伟教授,副会长广州大学王晋军教授,副会长华南农业大学陈旸教授出席开幕式。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满亮教授主持开幕式,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段满福,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国珍、副院长刘瑾玉出席开幕式。
此次会议分为“专家主旨发言”和“青年学者论坛”两个部分,其中十四场专家主旨发言分在8月20-21日两天上午进行,围绕本次研讨会主题“新时代生态语言学研究”,专家们聚焦新时代背景下生态语言学学科理论与实践、生态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发展等前沿话题进行主旨发言。华南农业大学黄国文教授从学科交叉背景下阐述了生态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暨南大学范俊军教授对生态语言学的概念、课程、学科和科学四个方面勾画了生态语言学的路向,并提出了语言与生态相关性研究的几个方面;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天伟教授从能动性理论视角下进行北京冬奥会语言景观分析与实践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卢德平教授提出了语言景观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如语言景观的基本指向和语言景观和空间的关系;西南大学刘承宇教授从生态词典视域对现代汉语语文词典进行了历时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徐珺教授从中国生态哲学观视角解读了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所蕴含的生态哲学观及其英译本研究;山东大学程相占教授发展了生态智慧 C 和生态美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何伟教授分析了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逻辑关系系统;北京师范大学苗兴伟教授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聚焦生态关怀视域下的生态话语分析;广州大学王晋军教授基于语言规划理论对比了中国和东盟国家语言文字管理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赵秀凤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刘明博士分别探讨了多模态和语料库研究模式下的生态话语分析;衡阳师范学院李振中教授研究了新时代三峡移民语言能力与致富程度关联性;内蒙古大学李满亮教授以生态语言学理论对内蒙古草原歌曲话语进行了深入分析。主旨报告由华南农业大学陈旸、肖好章,内蒙古大学段满福、刘瑾玉、王建军、邢晓宇、郑海翠等7位教授主持。
专家们聚焦不同话题,涉及生态语言学内涵与外延,生态语言学长远发展以及人才培育,从宏观和微观反映了目前生态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思考及探讨,每一场主旨报告均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
“青年学者论坛”在20日下午进行,十组青年学者就“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态语言学内涵发展”、“生态语言学的融合与发展”、“语言政策、语言规划与语言生态”、“生态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研究”、“生态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生态话语分析理论与实践”、“生态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生态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等议题宣读了论文。各组点评专家提出了充满建设性和指导性的意义,线上讨论热烈,学术交流效果显著。青年学者张志敏、孟高旺、周文娟、赵虹、赵蕊华、李淑晶、张瑞杰、魏榕、李晶、王建邦等做会议点评,赵剑宏、白晓燕、孔令宇、高友晗、阿斯罕、袁龙、王继军、张红燕、郭荣、张薇薇等老师主持小组讨论。本次研讨会由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温军、副主任刘艳春,英语系郭荣、王哲、田颖等老师做会务工作。
闭幕式上,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生态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何伟教授做总结发言,感谢参加会议的全国10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宣布下届承办单位。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生态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王晋军教授就大会的专家主旨报告及青年学者论坛的交流情况总结,肯定了会议主办方、承办方及协办方的高效细致的工作。
《中国外语》副主编常少华教授作为协办单位代表进行发言,对生态语言学研究在社会科学建设方面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认可,对研究的特色、创新力、发展潜力以及引领前沿话题等方面表示赞许,同时鼓励更多研究者踊跃投稿。来自下届会议承办单位的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苗兴伟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和与会人员发出诚挚邀请。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满亮教授主持闭幕式。
本次研讨会意义深远,体现了学界对生态语言学发展现状的关注,也体现科研工作者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和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决心。同时,此次会议由我校外国语学院承办,丰富了学院举办大型学术会议的经验,许多师生参与也极大带动了全院师生的科研积极性,扩大了学院的对外交流和学术影响力。
(供稿:外国语学院 审核:吴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