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内蒙古大学山的那边爱心支教社的支教者们从呼和浩特市出发,来到了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白家营村,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里开始了支教活动。7月20日,支教者们完成了招生、打扫教室等一系列支教前的准备活动。7月21日,随着一系列“破冰活动”的展开,我们的支教故事正式拉开了帷幕。
短短的十几天,在支教者们的引导下,孩子们徜徉于知识海洋,翱翔于科学苍穹,学习了一部分课内外的科学知识,收获了知识的丰盈。但是,我们支教的初心并不仅仅是传播知识这么简单。我们更希望给他们带去“一粒种子”,传递一种正能量,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地向前。在我们看来,坚定学习和奋斗的信念远远比学习知识本身更加重要,而这短短的十几天里,孩子们学习的热情高涨,奋斗的干劲不减,我们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丰富生动的课堂,离不开每一位支教者认真的准备与付出。在每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支教者们都在认真准备第二天的教学内容,从一个个细小的知识点到一道道严谨的练习题;从一个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到一次次教学计划的修改,每一位支教者都希望用自己最好的状态和最充分的准备将一节节最充实的课堂带给每一位学生。
每一次相遇都有意义,每一次不遗憾的经历,都是努力过后最好的谜底。聚散终有时,8月1日,我们就要和白家营说再见了。10天,2400个小时,近500个课时,无数个美好的瞬间,终要在此刻画上句点了。看着孩子们给我们写的信、摘的小花和脸上不舍的表情,我们的不舍的泪水也在眼里打转;看着家长们一边说着“谢谢”一边把甜甜的杏子塞到我们手里,我们的心里也十分欣喜;在白家营小学的校长和当地的领导们对我们的支教活动表示肯定和赞扬的同时,我们也由衷地为自己圆满地完成了本次支教活动而感到由衷地骄傲与自豪。
回望这十几天:初次登上讲台时,拿起的是粉笔,讲授的是知识;最后离开学校时,放不下的是美好,说不出的是再见。我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同赴一场山海之约;最后终要各自跃入人海,抒写各自的精彩。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期待着,与你在山的那边的下一次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