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主题活动 > 正文

我为群众办实事|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扎实开展各项工作服务师生2021-09-23    文字: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按照学校党委的安排部署,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统一思想、强化职责,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各项工作,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带动师生参与学校“双一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院通过“老带新”、“学生专业素质提升”、“就业创业指导”、“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四个方面,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计划清单。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认领“我为群众办实事”计划与清单,各党支部组织党员认领“我为群众办实事”计划与清单共计92项,内容涉及旅游景区管理咨询、5A级景区提升服务、疫苗接种、垃圾分类、福利院养老院志愿服务、内蒙古博物院志愿者、清洁校园及宿舍卫生、心理咨询、帮助兴和县朱家营村梳理村史、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研考公帮扶、学术论文写作指导、新入职教师教学指导、党务工作指导、团学工作指导、“大学生大创项目”指导等方面,涉及面广泛,得到了学院师生的一致认可。截至2021年8月底,学院党员认领“我为群众办实事”计划与清单完成率达100%,兴和县朱家营村帮扶、旅游景区管理咨询、5A级景区提升服务等方面将长期坚持。

学院本科生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基层。山的那边爱心支教社的支教者们到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白家营村,开始支教活动。欣星”志愿服务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胡尔勒镇开展。“欣星”志愿服务队致力于促进农村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提高群众的疫情防控意识,组织广大群众接种疫苗,响应国家的政策,既维护了胡尔勒镇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玉龙故里·薪火相传”国情观察实践团走进红山文化,在赤峰市开展调研活动,了解本地文化宣传、保护和开发的情况。该团队到红山区老爷庙社区进行宣讲,主要向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介绍了我国考古文博工作的新发展、实践活动的行程及感悟、世界遗产大会的开幕等内容,让更多人认识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学习掌握历史文化知识,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才能获得更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学院“重塑细石器荣光”团队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分队分地点进行调研考察,以不同的角度感悟新中国两代医疗工作者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奉献的崇高精神,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实践团第一小分队成员到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灵头村开展国情观察实践活动,对勤勤恳恳服务乡村,为医疗健康事业辛勤付出五十载的李叶山医生进行了访谈,并参观了浦阳镇的乡村振兴成果。实践团成员通过网络对从事护理工作二十余年的锡林郭勒盟中心医院内窥镜室主管护师余聪芝进行了采访。通过活动,同学们不仅对近五十年来的中国医疗事业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也增加了服务意识,树立了理想信念。

学院精准帮扶患病学生,2017级旅游管理专业张海东同学于2019年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噬血细胞综合征,期间病情反复恶化。学院师生得知张海东同学患病后,积极动员学校教师,发动校友会的力量,在老师、同学、校友、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通过线上广泛转发、线下联合“山的那边”进行公益募捐等方式为张海东同学筹集善款共307503.34元,解决了当时治疗的燃眉之急。

学院制定理论学习与实践服务并重、个人提升与区域发展协同的整体理念,以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实践中汲取党史光辉力量。学院在有序开展党史理论学习过程中,在持续开展的大南山革命老区服务基础上,以教工、学生党员干部为引领,继续发挥专业技术科研与人才优势,以弘扬红色文化资源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自2018年开始,旅游管理在职教工党支部全体教工党员和部分学生党员代表深入朱家营村,开展乡村资源调研与党建扶贫工作。支部教工在调研基础上,进行乡村发展优势资源梳理,确定了以“大南山红色文化”为核心,优先发展红色教育研学的思路,并为该村制定了“大南山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在良好的规划引领和驻村工作队为首的多方团队共同努力下,朱家营村形成了“大南山革命老区纪念馆”为核心的三产协同发展局面,并于2020年成功全员脱贫。朱家营驻村第一书记贺龙同志,也因工作扎实、实绩突出当选该村党支部书记,并于同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和“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下一步,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将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服务意识落实到各项工作上去,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把“我为群众办实事”阵地推到更多的师生身边,及时为师生解决问题。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