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大概况
创建动态
思想教育
理论学习
理论园地
党建工作
廉政建设
廉政教育中心
易班
防范非法集资
校园文化
主题活动
团学动态
书香内大
校园文化
民族博物馆
校风建设
师德师风
内大先锋
基层大讲堂
校风校训
内大校友会
内大精神
内大VI
校史春秋
历史上的今天
老照片
全景校史馆
口述校史
规章制度
制度汇编
光影内大
校园宣传片
60年校庆视频
文明校园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主题活动
> 正文
周呈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报告
2014-08-21 文字:周呈芳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提出与发展(文献介绍)
2004年9月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第六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第(四)题提出,“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我党作为加强执政能力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即共产党执政要抓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建设,必须抓文化建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人全面发展,使社会主义全面发展。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第五部分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第(一)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科学概念及其科学内涵。
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第七部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一)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十七大报告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局题的决定,第三部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任务,其中第(三)就是“开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指出:“党员、干部摸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全党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灵魂,党员、干部要重点在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体现理想信念。
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本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和地位提高了,这就是第三部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一开始就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决定还指出:“物质贫气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是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来阐述科学的社会主义。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根据上述论述,在政治报告第六部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第(一)任务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此提出了“三个倡导”,这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提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高等学校党组织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到中央工作以后第五次去北京大学,在与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述了核心价值观,提出“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智箴言。这是新时期自觉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
201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少队入队仪式,观看少先队们开展活动,在与民族小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适应少年儿童年龄特点,从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等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建》杂志将习近平十八大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选编刊载2014年第4期;《学习 活页文选》2014年第12期转载。
下面,我根据以上经典文献,谈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上几点学习体会。
二、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一,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阶级、组织和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这才能有自己发展的目标和动力。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就是价值取向。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主要的代表作是《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处于为无产阶级革命、搞社会主义造舆论的时代,只能要求他们指出前进的大方向。列宁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写作了《国家与革命》,论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这是革命胜利前写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基本上是在内战和外战中度过的,如何搞社会主义,只是在他的极为暂短的晚年才开始探索。斯大林领导苏联搞社会主义30多年,由于他在理论上的缺限(见拙作《世界社会主义的兴起和中国的贡献》中涉及阐述),没有解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可以说,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991年6月,美国一个社会问题调查机构在莫斯科一次调查报告结果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在作为调查对象的苏联党政要员中,有76.7%的人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引自: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第115页。)中国共产党是经历了数十年才阐述这个问题的。由于从1957年开始的“左”,特别是“文化大革命”10年中,不顾物质条件(当然也不顾精神条件),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边缘,农民就有2亿是一支饥饿的劳动大军。所以,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日子里,他多次强调的是物质匮乏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为世界各国中第二大经济实体。这时,中国共产党深思熟虑,依据马克恩主义,执政不是仅仅搞好经济建设,要达到小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否则执政是不牢固的。这就是十六届四中全会开始考虑精神上的问题即核心价值体系问题,在全国代表大会(即十七大)上提出了这个问题,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正式提出了:“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国要构建和谐社会,怎么达到社会和协?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全社会以及每个人必须有核心价值取向。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思想意识上必须有核心价值取向,这才能精神不空虚。党的十八大对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了全面布署。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集体学习时,告诫全党特别是领导核心,“培肓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2014年5月4日,他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读时,特别强调了青年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奠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详见下文)。
第二,这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
信仰是一切政党的生命线,也是一个政党是否先进的标尺。中国共产党是具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56个民族共达13亿多人。要团结奋斗,虽有党章和宪法这个根本前提,但还需要具体的思想行为规范作为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行为规范原则,否则,长此下去,党还是会瓦解,国家会分裂,民族会解体。毛泽东就经常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讲的就是共同的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大家可以重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六条标准就知道了。邓小平也经常说,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否则建设就不能成功(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367页3卷190页)。邓小平这里强调的就是共同的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目前,我国处于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共同的思想基础和行为规范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靠这个体系引导全社会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行为达别统一。
第三,这抓住了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社会不是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那样,充满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社会,它要消灭压迫,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反映在人际关系、组织关系、民族关系甚至国家关系(我党提出建立和谐世界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当前体现,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性质决定的)上就是和谐。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来予以实现和协社会。这只有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实现。这就是十八大政治报告“三个倡导”的原因。(下详)
第四,新形势下,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从国际上看,我国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扼制”战略的头锐斗争,特别是美国奥巴马战略东移——后改称亚太平衡战略以来,矛头主要针对中国,美国不仅自己亲自出马,而且采取“以邻制华”,和平发展面临新环境。为此,我国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团结起来,对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扩张竞争进行反制、斗争。
以国内看,18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改革攻坚出现新特点,社会领域将出现新矛盾,社会心理出现新变化,经济增长将面临新制约。
因此,我党提出并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生命线,再次向人展示并高举我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引领人们向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关于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这里我们用习近平的一段话来作总结: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2014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学习 活页文选》2014年8期第9页)
三、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路——学习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2011年11月5日)一文中,就这个问题作了论述,这里仅扼要概述,作些补充。
从本文开始介绍的党的纲领性文献,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下: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劳动大众和全人类实现最终解放的科学,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当然,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于祖国的一种真挚的热爱。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明,工人阶级和劳动大众的斗争,首先是立足于本国把自己国度的事情搞好,是民族的,任何民族必须具有自己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或民族群所共同具有的意识观念、文化传统、意识情感、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民族精神决定一个民族生死存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
中华民族在5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个精神主要体现在团结统一、友好和谐、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四个方面。中国人民正是靠这种精神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是指在一个时代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大多数人所希望、所向往、所信奉的东西,它体现大多数人的精神面貌,民族气节,行为规范,价值取向。它是时代的最强音,是先进文化的精髓,引领着人民群众前进。时代精神很重要,没有时代精神就会落后,甚至被淘汰。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这是因为改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是实践发展的升华。
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改革创新史。但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精神,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这是改革创新最伟大的成果。
之所以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主要是在实践中形成了以下四种时代精神的结果: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科学的思想路线。
②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精神。
③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
④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有以上四种精神,就有创新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要创新,必须正确对待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实践论认识论告诉我们,失败是成功之母,辩证处理成功与失败的关系。
第二,辩证法认为,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实现的,要创新必须善于抓住偶然性。请读马克思1871年4月17日给库格曼的信。
第三,要有超越功利的追求,甚至要有作出牺牲的精神。
第四,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怕“枪打出头鸟”,破除千百年来甘居中游的思想。
第五,要善于解剖自己,杨长避短,取长补短。
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在2006年3月“两会”期间,提出了“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崇向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滛逸为耻。”
胡锦涛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本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指导方针。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再次展示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生命线,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又一重要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甚至可以说,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四、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把它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在建设中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要达到这个目标,主要是以下4个方面:
1、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如习近平说的,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转引自《学习 活页文选》2013年38期26页)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和归宿。习近平说,上述“三观”是学习和工作的“总开关”(转引自《学习 活页文选》2013年24期17页)有了这个“总开关”,必然会引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但这不够,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要进行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即本大题的2.3.4.5)。
2、继承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基因和灵魂。18大以来,习近平作过多次论述,要继承发扬中华文化传统。(《党建》杂志2014年第3期选编《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 活页文选》2014年第8期转载)例如,2013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就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气昂、人秀灵;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2014年“五四”他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的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优秀文化。
拙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路》中,列举了一些中华文化传统。这里再提一些,如:范仲淹以天下为已任的担当思想,王安石的当世人不知我、后世人当谢我的牺牲精神,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正气歌》,直到共产党人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些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多么鼓舞人生!
3、吸收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思想理论体系。所以,习近平在论述关于继承发扬中华文化体系的同时,又说:“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引自同上讲话)习近平的“五四”重要讲话,再次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历史表明,勇于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国家,往往能够迅速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实际上,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与世界各国交流融合、相互学习的发展史。夜郎自大,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挨打,甚至被淘汰。仔细阅读18大的“三个倡导”24字的核心价值观,它就既继承了我国5000多年的文化传统如富强、爱国、敬业、诚信、文明、和谐、友善等,也包含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共创共享的文明成果,如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民族的,也往往是世界的。这是辩证法。
4、24个字的“三个倡导”
为适应国内国际大局的深刻变化,推进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党的18大政治报告提出了培育和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就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核24个字的“三个倡导”。为贯彻“三个倡导”,18大后,中办下发了《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刘奇葆同志发表了《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文,教育科学出版社和学习出版社就这24个字联合出版发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挂图》。中央电视台拍制了上、中、下三集《国魂》电视专题片,全方位解读和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于2014年8月8日—10日在央视二套首播。下面就“三个倡导”作简单介绍:
①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8个字是作为国家要实现的价值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宣传阐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中。
②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8个字是作为社会要提倡的价值取向。为此,要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平等观,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培育良好社会心态,建设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现代社会。
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个字是作为每个公民应具有的价值准则,是2001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 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基本道德规范的重点、是中国数千年文化传统。为此,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职业道德、家庭交往和个人品德教育,宣传学习先进典型(榜样的力量),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形成根基雄厚的崇德向善的人民力量。
5、从少年儿童抓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去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少先队入队仪式,观看少先队们开展活动,在与民族小学师生座谈会上,就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长期发挥作用,作了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性的讲话。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这就包括党内外、全国各民族、全国上下从老到小都要树立起来。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是没有真空的,不是社会主义去占领,就是资本主义、甚至封建主义去占领。思想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是要起反作用的。
其次是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人刚生下来是没有思想意识的,它是后来灌进去的。从少年儿童起,就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做什么样的人;长期发挥作用,这就是说祖国未来千秋万代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最后是如何抓好少年儿童。少年儿童如何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概括为16个字:“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这是唯物论认识论的实践总结。按照这16个字去实践,少年儿童一定会茁壮成长。为少年儿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的职责,也是家长的职责,全社会的职责。
通过以上措施,在全社会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就在思想意识形态上为社会主义建立起坚固的钢铁长城。
五、当代大学生如何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特别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理论奠定以后,大学生成为党和国家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对象。
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对如何培养青年,特别是大学生成为接班人有很多论述。这里仅介绍一部分供你们学习用。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青年团的代表大会上号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特别是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我亲自听过长期做青年团工作然后做党的总书记的胡耀邦在武汉大学的报告(我作了详细记录)。他生动而深入地讲了对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在耀邦担任总书记的1983年发了20号文件,第一次提出把党支部建立在大学的系上。
另一位做青年团工作然后担任党的总书记的胡锦涛则进一步,2004年发布16号文件,把党支部建在本科班级上。2005年1月17日,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说:“青年代表未来,青年创造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在2011年4月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会上,他把大学生培养的标准定为“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
2009年9月18日,习近平负责起草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彻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特别是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更明确提出了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箴言,要在这8个字上下功夫,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勤学才有知识,有了知识才有无穷的力量。如何勤学,建议你们学习马克思、学习毛泽东。
修德是讲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这就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明辨是因为当今的世界在思想意识形态上是一个多元世界,熟是熟非,要判断准确。
笃实主要是讲不要空谈。习近平特别提醒大家,“空谈误国”,关键要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艰苦奋斗精神,以笃实为做人为学和创业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的“五四”重要讲话,教导教师要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要以人格的魅力引导学生心灵,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即为人师表(详见拙作《教师应该为人师表》)。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