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教育 > 理论园地 > 正文

乌云:桃李不言 下自成溪2008-05-06    文字:蒙古学学院2007级博士研究生  乌云

    早在几年前,就听说过金海教授的名字。知道他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坚持工作,是近代蒙古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2006年,我带着崇敬的心情,报考了他的博士。及至考入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做了金海教授的学生,知道了更多关于金教授的感人事迹,心中更是感慨万千:这是怎样坚强的一个人啊!历尽坎坷,却能笑对人生;命运多舛,却活出了精彩的人生!金海教授一面与癌症抗争,一面在平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岗位上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严谨是老师的治学风格  教授的严谨体现在各个方面。生活中的他总是衣冠整洁,一尘不染,即使脸上的那块纱布,也总是干干净净的。

    工作中的老师更是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保证论文质量,他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帮助他们确定研究方向。他说:“没有兴趣的题目,没有一定的积淀,写不出好的论文”。博士研究生乌敦是研究地理的,教授建议她搞内蒙古的历史地理。硕士研究生温都苏是学新闻的,老师让他将历史与新闻结合起来,探索20世纪的蒙古新闻事业。为了更好地完成所选课题,教授还为他联系了蒙古国国立大学10个月的学习。

    金教授对学生的每一项作业和论文的要求非常严格。从选题、立意到结构和史料的运用,都进行严格的把关。批改时精确到每个标点符号。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学生论文的开题和答辩均能顺利通过。他的学生白玉双1999年正撰写硕士学位论文的时候,老师病了,3月8日做了第一次右上颌骨扩大切除术;3-5月,化疗。老师经受着病痛的残酷折磨,但他依然坚持指导、逐字逐句修改论文,并没有因为病痛就放松对论文的要求。正因为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加上白玉双个人的努力,2000年7月,白玉双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论文答辩。8年过去了,至今白玉双还对老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她说:“老师严谨的治学风格和超乎常人的坚强一直鼓舞着我在学术道路上奋勇前行。”

    严谨的工作作风,也贯穿在他的学术研究中,保证了教授学术成果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老师在近代中日关系史方面的研究在国内最系统、最全面,也最权威,其代表作《日本占领时期内蒙古历史研究》填补了蒙古史研究领域的空白;老师在近代蒙古政治制度研究方面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的论文和专著多次荣获国家、自治区级各种奖项,如《内蒙古历史地理》(合著)获首届内蒙古图书奖;《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获国家图书奖,等等。这些奖项,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金老师学术研究的价值

    执着是老师成功的法宝  教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学术研究上,他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教授在家时,很少看电视,也基本没什么娱乐活动,他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写作,经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经常,他爱人加班回来,他还沉浸在书本之中,连饭也忘了吃。1999年第一次手术时,他随身带着《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的样稿,挤时间看;2001年去北京做第二次手术时,他带着《内蒙古大学学报》的一篇论文,审完稿件后托人捎回来。

    癌症这个可怕的字眼,曾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对癌症病人来说,战胜癌症,活着本身就是胜利。是否工作已经不重要了。但老师认为,利用有限的生命,为社会多做点事,人活着才有意义。

    正是本着这样的想法,患病治疗的十年中,老师一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同时在学术研究领域默默耕耘着。

    2007年5月再一次面部手术后一个月,我们去看他,金老师当时的身体特别虚弱,张嘴却发不出声音来,只能靠手势和我们交流。即使这样,9月份开学后,说话都很吃力的金老师又走进教室,给我们上课。课堂上的老师乐观、话语幽默。他蒙汉兼通、知识面特别渊博,讲起近代蒙古史更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根本看不出是个癌症病人。

    正是由于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永不言弃的精神,与病魔抗争的十年,却是他出成果最多的时期。教授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与病魔做顽强斗争的同时,坚持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1999年以来,他先后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著7部,发表论文24篇,加上近期完成的成果,累计200多万字。这是一个健康人也难以企及的数字,何况是疾病缠身的病人。我们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云集了国内蒙古学研究领域一流的专家和学者,这些专家和学者是我们内大的骄傲,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这些专家、学者才华横溢,功底非凡,且事业心特别强,不断有新成果问世。能在这样的一个学术团队中占有一席之地,拖着病体的老师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坚强是他的人格写照  2003年,3次手术、2次化疗半年后的金教授尽管身体极其虚弱,但仍坚持主持与云南大学合作的村寨调查项目。主持参与了洽谈合作项目、去实地调查到最后的资料整理、出书的全过程。在正蓝旗搞田野调查时,由于右眼受病情影响经常剧烈疼痛。每次病痛发作无法忍受时,他总是用手紧紧按住眼部,嘴里死死咬着一块毛巾,却从不声张,也从未因此影响工作。《内蒙古正蓝旗巴彦胡硕嘎查调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

    2006年7月下旬,金教授带我们去呼伦贝尔鄂温克旗进行田野调查。时值盛夏,酷暑难耐。田野调查工作条件艰苦、采访量大。喝不上水,吃不上饭是常有的事,往往早晨8点出去,晚上6点回来才吃第二顿饭。而此时的教授,由于多次手术,嗅觉已经彻底丧失,到2005年时味觉只剩一点,06年去做田野调查时,身体极其虚弱。 到辉苏木的第二天,大家去200米外的天鹅湖,金老师走了100米后,就体力不支,返回旅馆休息,可见他当时身体状况极其糟糕。但他克服了病痛的折磨,顽强地投身于所钟爱的事业中。

    受手术影响,他的右眼眼皮和不上,导至眼球干涩,必须用手将眼皮合上。于是金老师就必须频繁地用手去合眼皮。当时他的眼压也很高,常常头晕、头痛。休息也不好,因为鼻子不通,只能用嘴呼吸。但老师总是最早起床,在餐厅一边思考当天的工作,一边喝茶等我们。

    牧区的风俗是敬酒不喝就是不礼貌。去陈旗鄂温克苏木搞田野调查时,镇政府招待大家吃饭。老师为了融洽与当地干部群众的关系,不顾医生的禁令,在酒桌上只要是敬酒就喝。他的实在感染了当地的领导和群众,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艰苦的环境中,教授既要统筹兼顾,指导大家的具体工作,还要兼顾组员的生活起居,挤出时间看书。对于吃、住条件,他从不挑剔,反倒担心我们承受不住,经常讲笑话逗大家开心。老师旺盛的精力,饱满的工作热情,从不让人觉得他是需要大家照顾的病人。期间,一名年轻组员因不堪艰苦的条件而病倒,中途退出,老师却坚持到圆满完成调查任务。回来后,大家已是疲惫不堪,老师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资料的整理、汇总,参加学术会议等工作中。

    苏德老师在京读博士期间,适逢老师赴京做手术。老师去看他,老师笑着用蒙语说:“去了一次地狱又回来了”。随后两人的话题转入苏德老师的学术研究、学生的培养和其他工作之中。老师的坚强乐观深深感染了苏德老师,让他很快忘记了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大手术后十几天的病人。苏德老师至今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老师的脸肿得非常厉害,已是面目全非,脸上的缝合线像鞋带一样怵目惊心,而老师却在坦然地浇花!老师浇灌的岂止是一盆普通的花,分明是生命之花呀!正因为他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坚强乐观,他的生命之花才会历经风雨,仍然如此鲜艳,芬芳四溢!

    金老师在病魔面前体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和潜能,令人叹服!也让人感慨命运的不公。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也许不会濒临癌症的绝境,但我们一定会遭遇一场又一场的磨难:疾病、贫困、情感的背叛、找工作……等等,面对这无尽的磨难和烦恼,我们应该怎么办?普通的水因了高压而成了壮观的喷泉,柔软的泥因了高温而成了坚硬的砖头,平凡的铁因了千锤百炼而成了锋利的宝剑……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的人生,因磨难而不断升华。岁月的土壤里,磨难正是最肥沃的养料,我们的生命之树因之而郁郁葱葱。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司马迁说:“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虽然金海老师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可歌可泣的伟业,但几十年来,他以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生活的挚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足以令我们景仰和学习!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