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教育 > 理论园地 > 正文

陈斯祁:强化高校体育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08-05-12    文字:交通学院   陈斯祁

    【摘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更新体育教学意识,树立健康体育教学新理念。现代健康理念是从生理、心理到社会性的广义的健康。体育不只是对身体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人格品质的培养,因此通过体育教育来体现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健康  全面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强调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把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等并列,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一以贯之的原则,必须始终坚持、毫不动摇。重视高校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要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工作。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校教育应强化体育教育,把体育教育定位于协助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团队精神,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 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高校体育教育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关系到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首先应该提倡和形成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体育教育的理念,即“健康第一”的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有了新的界定,认为现代社会的“健康”应该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道德健康”。现代健康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器官健康的狭隘观念,体现了真正的“健康”是从生理、心理到社会性的广义的健康。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构成人才质量的诸多要素中,身心健康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在培养高等专业人才的诸多手段中,体育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因此,面向未来审视高校体育教育,首要的是要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

    二、重视高校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人全面发展的内涵涉及到人性、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现代大学生关注发展,渴望发展,大学生们的许多新的发展需要,如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人文及道德素养培育的需要等等,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现代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他们不仅认识到健康的身体和强壮的体魄是一个人成才必须具备的“资本”,还把心理健康视为一生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资源,迫切希望加强自我认识和了解,能够在悦纳自己,与他人平等、友好的相处和合作基础上,在能力、体验、积极、乐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同时,他们认为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人际关系,对每个人都是一种挑战,他们希望能在这种人际关系中,强化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他们还希望增强交往意识,摆脱个体存在的那些不良的极端发展的个性缺点和人际交往障碍,去追求平等、宽容和开放,希望培养自己自尊、尊他的品质,具有对人、对事的宽容、诚信、客观理性的人生态度。高校体育教育重视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能够实现对学生自身资源的尊重与开发,并牢牢抓住了学生的自身内在追求发展需要的源头。体育对人教育的潜移价值,就是体魄与人格的并重。体育不只是对身体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人格品质的培养,因此通过体育教育来体现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就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永不放弃的精神。体育往往能够帮助人树立一个目标、坚定一种意志、保持一种信念和信心,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塑造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其次,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诚实的优良品质,通过体育活动学会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遵守比赛规则,遵守公平竞赛的道德准则,培养人逐渐形成诚实的品质。再次,体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体育活动往往需要通过和队友相互配合才能在竞赛中取胜,因此有利于学生形成相互合作的习惯意识,形成容纳他人的健康心理。最后,体育有利于学生保持健美的形体,提升自信,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待人生,对待生活。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认清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生活标准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

    三、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工作

    1、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教育方针,加强体育教育领导

    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高校体育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新时期教育方针。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2008年奥运会”。2007 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发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随后又召开了全国加强体育教育工作电视会议,就落实《意见》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也正式颁发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这些举措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体育教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高校的领导者,一定要把十七大精神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明确党的大政方针,认清形势。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整体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身体发育综合指标提高、患病率逐渐下降。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日益加快,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运动机能反呈下降趋势。此外,时代赋予了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更新更艰巨的任务,要使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他们在注重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同时,更加注重身体锻炼和发展自身各项素质和能力。如何面对这个事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观念,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结合实际工作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要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推进教育观念、机制和方法的创新。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对体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与创建全国品牌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小康社会建设做贡献紧密联系起来。在体育教学理念上,要努力实践清华大学前校长蒋南翔提出的“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人生理念,充分发挥现代体育教学理念

    2、进一步加快体育课程改革

    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必须要遵循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新的体育目标;要根据学校体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充分反映大学生主观对体育的需求,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自由选择体育课程内容。以我院为例,2004年,学院在现有活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开设出类型多样的体育课程,有体育基础理论、基础体育和各种球类选项课以及武术、健美操、滑冰和拓展训练等特色课程,使学生体育课程选择实现多样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上体育课程,学生在快乐中锻炼身心,不断激发出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并逐步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我们打破了只对大一、大二学生设置体育课的框框,把拓展训练课程延伸到大三。我们每年还组织专项课外运动队的冬季训练,并对课外体育锻炼进行专门的实施指导,使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紧密结合。

    3、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高校体育,体育师资建设不容忽视。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和教改的主导力量和关键。体育课时与活动增加、体育教学质量急需提升的现状,都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重视教法改革的研究,积极营造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建立学生直面挫折、挑战自我、团队合作的学习模式。我们的做法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开展各类师资培训,力求在短时间内,使老师们做到一专多能,以适应学生们的选课要求,从而开好课、开足课。要鼓励体育教师不断充电,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要培养体育教师善于捕捉学生心理的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能力,以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发展;要有选择加工处理教材的能力,应具备精深的专业么础知识和较全面的技能水平。学院近几年十分重视教师进修学习,拿出专项资金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拓宽知识层面。目前,学院9名专职体育教师中,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2名,占体育教师的22%,体育教师参加各类骨干教师培训班和新技术技能培训近10人次。

    4、大力开展课外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

    积极开展课外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努力营造人人重视体育、人人积极投身锻炼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校园生活健康、文明、充满活力。学院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学院团总支(学生科)组织的各类球赛已成传统项目,学生会还组织了围棋、象棋、桥牌和跆拳道协会。学院每年定期召开田径运动会并组队参加校田径运动会,从2002年起,学院代表队在校运动会上蝉联四届冠军。2008年学院代表队在校运动会上再次获得冠军。院工会每年组织教工举行各类球赛、棋牌赛以及冬季越野接力赛等活动,并组队参加校内的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均获冠军。2007年学院组队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户外越野赛,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作为唯一一支业余的参赛队获得了集体名次,并获得最佳女运动员奖。2007年学院还委派一名体育教师参加自治区全民健身调研活动。学院还派2名体育老师参加了自治区关工委组织对农民工子女中中考体育加试的义务辅导。通过参加各种比赛,扩大了学院知名度,有力推进了学院体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5、加大体育设施投入,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健身条件

    体育场地与设施少而学生多,现有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锻炼的需求,它给学生的锻炼健身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成为目前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校一方面要加大体育设施投入,进一步改善体育健身条件,如将现有的体育场地安装照明设施,延长其使用时间;在现有的校园空间,多安装一些简易的篮球架、羽毛球网、乒乓球台、单双杠和体育路径等健身器械等;同时,还要合理安排对现有体育场地和设施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最后,要多开展一些需要场地设施条件不高的体育项目,如武术、健身操等。

     总之,高校体育教育应该倡导健康教育、快乐体育,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中宣泄情感、陶冶情操,尽情体会体育运动的魅力。在运动技术的学习上,淡化技术、淡化考试,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愉快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调节和改善学习生活,使高校体育为全面育人服务,为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荣和.以人为本视域中体育教育的发展 .渤海大学学报[M]2006.(12)

2、陈 希.继承发扬优良传统推动学校体育发展. 中国教育报[J].2007.(12)

3、王秀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努力开创体育工作新局面.武汉大学十七大专题网[Z].2008.(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