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教育 > 理论园地 > 正文

查干巴特尔:治学严谨的学者,教书育人的楷模2008-05-06    文字:蒙古学学院党总支书记  查干巴特尔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学习金海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我作为金海老师的同事、朋友、作为学院负责人,愿意和大家一起走近金海、倾听金海、歌唱金海、拥抱金海。因为金海是一片金色的海洋,让草原向内蒙古大学这个人才的摇篮投下神往的目光!

    金海是内蒙古大学最亮丽的一道风景!金海是草原的儿子,他从草原走来,带着赤诚和感恩走进内蒙古最高学府……内蒙古大学。他是我国“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批大学生,他于1977年考人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在蒙语系读书期间还用汉语修读了本科历史专业,按现在的说法叫做双学位。四年后以他优异成绩大学毕业留校工作,一直从事内蒙古近现代史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他在高校教师的平凡工作岗位上,日以继夜的搜集翻阅各种史料、搞调查研究、整理编写、教书育人。

    二十多年辛勤的耕耘,而今的金海同志已是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的教授、蒙古学研究中心的专职研究员、历史学博士、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他是一名普通教师,在同行眼里他是认真踏实的学者,在学生眼中他是宽厚的师长和朋友。像金海这样的老师,在我们内蒙古大学并不少,他的事迹唤起我们观察思考校园里学者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精神境界也得到提升。我想,这就是金海的意义。正是在这样一个普通、平凡的岗位上,他为我们展现了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

    熟悉金海的人,没有不对他竖大拇指的!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潜心治学,把时间和精力几乎全部用在蒙古近现代历史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上。金海用与病魔抗争的亲身经历证明,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会明白生命的意义,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才会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托举着不平凡的宝贵人生,活出有限生命的无限精彩。
  
    45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却是事业的巅峰。而迎接金海的却是生与死的考验。1999年,金海同志被诊断为上颌窦腺癌,于是历经10年的抗癌路程,至今先后做了7次大手术、2次放疗,目前右上颌骨被切除,右眼眼球被摘除,嗅觉味觉全部丧失,右耳听力锐减。今年3月他又作了胆囊被切除手术,可谓雪上加霜……多次的治疗、手术加上病痛折磨,金海已是“面目全非”,医生说,能活下来就是奇迹。在巨大的磨难面前,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与病魔斗争,为事业拼搏,从未放弃学术研究,从未离开教学讲台,尤其还带病坚持参加田野调查,而且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是内大的骄傲,他是草原的荣光,他是中国学者的楷模。

    金海在超越生命的极限,他是痴迷执着的历史学学者,他是一个视工作为生命的著名学者,他是一个敢于战胜病魔的坚强斗士。金海以病痛的躯体讲述着蒙古民族壮丽的丰满的历史宏篇。他参加工作20余年来,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默默耕耘,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矢志科研,献身教育。尤其难能可贵的是,1999年生病后,他潜心学术,刻苦钻研,开展了许多独创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先后获得博士学位、被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给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的学生讲课,从1996年至今招收了16名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其中9名硕士研究生已毕业。1988年至今参加了国家和自治区的科研项目10项,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著12部,发表论文35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成为国内外具很高知名度的学者。并多次获得表彰奖励,其参与主编的《内蒙古革命史》获得了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同时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优秀图书奖等5项奖励,其参与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内蒙古通史》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确认为基础研究优秀成果,参加编写的《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近代部分)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金海用不屈的奋斗耕耘着,收获着,他品悟着充实的真谛!

    金海常说:人的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少,而是因为计较的少;他生命一分钟,敬业60秒,让人生的低谷因为有着事业的支撑而精彩纷呈。苏联英雄保尔·柯察金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金海面对死亡的威胁,坦然用事业与之抗争,用理想信念之光,点燃生命之火,正如有一位老教授称赞金海“他是当代的中国保尔,当之无愧。更称之为‘内大的金海’”。

    他是一位生活的强者、是一位斗志昂扬的勇士,在生命遭遇到残酷的病魔时,理想信念的可贵与辉煌愈加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在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之中,他从未失去对生活与事业的热爱、信心与勇气,他对待人生仍有着坚定的信仰与坚持,他的生命之河,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急流险滩,都永远乐观面对,积极向上。2001年6月4日,金海在北京协和医院做第二次眶下肿瘤切除手术。待十几天后,在京读博士的同事苏德再次看望金海时,他正在给窗台上的花浇水。等金海转过身来时,苏德才看清缝合线像鞋帶一样缠绕在金海脸上,苏德非常伤感。谁知金海却安慰他说:“没事的,我只是在地狱中走了一趟!”。他住院两个月,却养红了满窗台的盆花。他的心境和泰然令医务专家释怀动容。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倪道凤对金海说:“你用坚强和自信写就了生命的礼赞。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向你学习,努力工作使更多的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帮助更多的人在事业和生命中创造奇迹!”。无论在校园里、教学课堂、还是办公室、我们经常看到金海的身影都是衣冠楚楚、仪表堂堂,永远面带笑容、处处为他人着想,决不会把病痛的折磨与痛苦流露给别人。由于多次手术,他的味觉嗅觉已经丧失,就连正常呼吸,吃饭、说话都对他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可是对于这些,老师却始终是一副乐观坦然的模样。有一次,金海老师来学院办公室,还有几位老师在场,有一位同事看到他身体消瘦状况就问:“老金,你是否劳累过度、最近消瘦了很多”?他不加思索地开玩笑说“这不正减肥了吗,原180多,现150,正好轻装上阵”,逗着大家哈哈笑,前些日子金海老师刚作完胆囊切除手术的第二天,学院和所里负责人去看望他时,正是麻药消退,刀口疼痛难忍,满额挂着豆大的汗珠,懂事的儿子不时地换着用凉毛巾反复溻着。但他见到所里同事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要咱们的稿子!”,在场所有人泪眼模糊,一时鸦雀无声。金海术后不久,就躺在病床给学生修改论文。他着急要回学校给研究生上课,而这次回学校上课,距他出院不到两周。这些年,对于他的病情上级各级组织和学校领导、他的老师、同事、同学、学生都非常关注。常有人慰问看望他时,他最多谈论的还是他的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工作。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与癌症抗争,为事业拼搏。工作、事业,是他生命的第一。

    我作为他的师弟兄作为蒙学院的书记与他共事多年,深深地被金海老师的事迹感动。我为蒙学院、为内蒙古大学出现金海这样的优秀教师而骄傲。他是我们蒙学院一名普通教师、学者。但他之所以能够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之所以能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之所以能够崇尚师德、治学严谨,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之所以能够珍爱生命、积极乐观、坚韧不拔,这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金海事迹的形成,是党和人民培养的结果,是内蒙古大学优良传统长期熏陶的结果。在我们内蒙古大学,包括我们蒙古学学院教师中像金海这样的优秀教师有许许多多。正是有这样一个优越良好的环境条件造就了金海事迹。因此,金海同志是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内蒙古大学优秀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在他身上,再一次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素质,体现了内大人的精神。

    3月31日内蒙古大学党委作出决定,号召全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金海同志学习,学习他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崇高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珍爱生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些日子,经过各新闻媒体连续报道金海教授先进事迹社会反响强烈,在各种场合、熟人或不熟悉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相互谈论着金海事迹,呼唤着金海的名字。在我们内蒙古大学校园内金海被师生们广泛传诵着,向金海教授学习热潮正在兴起。年过七旬的郝维民老教授谈起自己的学生加同事感叹不觉:“多么完美的一个同志呀!金海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是所有学者最好的典范”。

    4月16日上午,自治区副主席、校长连辑、我校党委书记刘丽华教授、副书记赵东一行来我蒙古学学院二楼小会议室,与金海教授亲切座谈。连辑校长看到正在进行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金海教授,关心地询问起他的身体、家庭和工作情况,提醒金海教授注意劳逸结合,切不要劳累过度。连辑校长还要求学校有关部门、蒙古学学院和蒙古学中心负责人,要多关心金海同志,从工作、生活和经济上多提供具体的帮助,以帮助金海同志解决实际问题。连辑校长高度赞扬金海教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称赞他是教书育人的楷模,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全校教师、为全社会树立了学习的典范。连辑校长要求学校有关部门、单位和学院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主动积极地宣传金海教授的先进事迹,让金海教授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美好的精神家园影响、感染和教育更多的人,从而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宝贵财富。

    连主席还关切地询问金海同志这么多年治病住院的费用,问负债有多少?金海同志回答说,负债已还清,没有负债。当时在场的刘丽华书记说:“金海就是这样一个坦荡的人,有困难都自己克服了”。

    话题至此,我想介绍一下金海的家庭。金海是高校教师,妻子是国家公务员,有一个儿子。因为疾病这个原本宽裕的家庭已一贫如洗。

    简陋的客厅里,只有一排沙发,还是几年前的,最起眼的是那台21英寸的彩电。金海的妻子林娜说,这是他们家最值钱的东西了。

    金海到外地治疗,林娜为了省钱,都会选择便宜的旅馆住下。在金海放疗期间,林娜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去探望金海,看到林娜住的是一晚19元的招待所,忍不住抱着林娜失声痛哭。

    林娜是鄂伦春姑娘,也是金海大学时的同班同学。林娜坦言,当初看中的就是金海的勤奋好学。提起丈夫的病,林娜说自己每天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中。“现在不能提起医院两个字,一听说要去医院,腿就开始发抖。”这些年来,每一次检查、复查和手术都是林娜安排。她不愿意面对医院,但是每一次又都是她拽着丈夫从家里到医院。林娜说,她只要金海好。

    多年来,林娜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经济上的拮据。可金海觉得自己非常富裕,因为他有让自己欣慰的研究成果,有那么多优秀的学生。有温暖的家庭,有妻子和儿子默默地呵护、支持和鼓励。

    金海同志是堂堂的共产党人。他的身上闪烁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他的骨气、豪气、血气、正气、凝聚成勃勃生气,令人感触到与时俱进的强劲脉搏,让我们魂魄得以洗礼、信念得以升华、精神为之一振。如果说金海以平凡的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在平凡的教师生涯中,他把对事业、对生活、对他人、对学生的爱融进了他挚爱的教学、科研和学术的各个方面,他视死如归、宁折不弯的气节,让人荡气回肠。金海同志的事迹写就的是人生的大爱、大智慧。

    金海是和谐的化身、他是民族团结的象征,他是师德师风的表率。在金海的人生轨迹中,我们看到了执着的美、坚定的美、深情的美、生命的美、更看到了人民教师高尚的美。放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春天,我们的各行各业需要更多像金海一样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更需要发扬一种热爱生活、热爱事业、执著信念、无私奉献的金海精神。金海是我们内蒙古大学教师群体的缩影和标志,也是我区教师队伍的本色与风采。学习金海,就是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和发扬这种精神,拼搏奉献,创新开拓,做生命的强者,做草原文化的守望者,让更多的金海在蓝天白云的故乡向着太阳歌唱!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