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教育 > 理论园地 > 正文

王彩丽:论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2008-05-14    文字: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党支部  王彩丽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由此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崭新篇章,万里神州翻天覆地,中国雄姿英发。三十年,探索和挑战同行;三十年,汗水与成功相伴。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岁月峥嵘。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形势大变,不仅社会主义以崭新发展模式稳稳地站住了脚,我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也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我们正在崛起,这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事实。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说,中国一九七八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二百零六亿美元,如今的货物进出口总额 增长近了八十四倍,跃居世界第三位。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实现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且对外开放的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巨大成就,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OO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在教育、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对外交流也日益增多。中国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他们中的许多人回国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通过互相学习,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二OO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回顾中国近三十年的发展,一个明显的结论摆在世人面前: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改革开放便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温家宝总理一再强调,中国的开放政策不会变。本世纪前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以后,中国同国际上的经济交往将更加频繁,更加相互依赖,更不可分,开放政策更不可能改变。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而改革开放便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这一精辟论断,揭示了新时期以来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既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又切合实际,令人信服。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个重要论断是党的十四大报告首先提出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沿用了这个重要提法。这就是说,新时期是同改革开放相生相伴的,没有新时期,就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所谓的新时期。如果说,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历史新纪元,那么,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开辟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历史新时期。所以,新时期的鲜明特点理所当然地是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成功地探索出一条使我国社会主义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同改革开放相伴相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它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过顺利推进,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加快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三十年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在我们党制定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指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人口众多的发展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穷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古人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民生凋敝,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发展中国家,三十年后,正以崭新的雄姿与东邻强国并立于世界,改写着东北亚,乃至全球的政治地图。

    今天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这个正确且具有时代意义的政策下,中国这只想在广褒无垠的天空中飞翔的雄鹰已震烁羽翼——中国在腾飞!历经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政治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促进了政治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重大的政治转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人们认识的深化,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政治报告总结了14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确立经济建设为中心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与政治关系逐渐理顺,经济建设获得了应有的地位,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明确提出要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从1978年代末开始,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进行党和国家政治制度的改革,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此后我国政府进行多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协制度得到恢复和发展,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司法制度和司法实践也不断完善和加强,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国家还陆续和重新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到目前为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走向国际化创造了合法和宽松的环境。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制度保障,也表明党和政府坚持改革开放的明确态度。

    改革开放不仅推动中国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快速发展,还对中国在文化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发展进步中起着文化引导和文化支撑作用并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活跃起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的调动了一万人民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过去封闭半封闭状态时的社会经济运行,,以及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未曾有过的问题和矛盾。其实,讲“和谐”并不是排除矛盾,和谐社会并不是、也不可能是没有矛盾和问题的社会。我们应该理性和辨证地对待问题和矛盾。社会发展和前进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并不是坏事,从积极的意义上说也是一件好事。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我们能正确对待,问题和矛盾就是改革开放推动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强调解放思想。在我国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深度决定了改革开放的力度。思想解放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洞察社会发展趋势、反应时代特征的一种智慧和眼光。这种智慧和眼光,就是需要有先进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它们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相互依存,相互进步,而改革开放也为它们更完善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各方面创新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以贯之、薪火相传、接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历史雄辩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决择,是一条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