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大概况
创建动态
思想教育
理论学习
理论园地
党建工作
廉政建设
廉政教育中心
易班
防范非法集资
校园文化
主题活动
团学动态
书香内大
校园文化
民族博物馆
校风建设
师德师风
内大先锋
基层大讲堂
校风校训
内大校友会
内大精神
内大VI
校史春秋
历史上的今天
老照片
全景校史馆
口述校史
规章制度
制度汇编
光影内大
校园宣传片
60年校庆视频
文明校园建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教育
>
理论园地
> 正文
樊宇明:个人发展也需要目标管理
2009-05-12 文字:北京 樊宇明(内蒙古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87级)
目标管理出自于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一书。在该书中,德鲁克首先提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主张,随后在他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中对目标管理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德鲁克指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因而他认为“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如果一个领域没有目标,这个领域的工作必然被忽视。因此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了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转变成各部门以及各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指示每个人的工作,则企业的规模越大,人员越多,专业分工越细,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企业每个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员工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只有完成每一个目标,企业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而分目标又是各级领导人员对下属人员进行考核的主要依据。德鲁克还认为,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使人们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受他人支配的管理,激发人们发挥最大的能力把事情做好。
在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提出之前,目标管理已经开始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德鲁克对这一问题作出详细阐述后,目标管理的概念更加清晰了,因而目标管理也就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其实,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不仅对企业管理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个人发展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个人作为团队的一员,必须在团队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建立自己的个人目标,并对自己实行目标管理,这样才能在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不断实现的前提下,使个人能力与价值不断提升。在对这一问题作详细阐述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的题目是《老狼训子》,其内容如下:
老狼的三个孩子逐渐强壮起来了,但离“长大成狼”还有一步之遥,因为它们还没有学会捕猎。一个晴朗的早晨,老狼决定带着三个孩子去草原深处去训练它们捕猎的本领。草原深处有的是兔子、黄羊及野驴,那是这个狼的家族取之不尽的食物仓库。之前,小狼们从来没有走出过这么远,它们不停地东张西望。老狼便问老大:“你在看什么?”老大说:“草原深处真美,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美的地方。”老狼摇了摇头,没说什么。过了一会儿,它问老二:“你在看什么?”老二说:“我在看草原上有没有狮子和老虎。”老狼摇了摇头,也没说什么。接着它问老三:“你看到了什么?”老三说:“我看到这里有很多兔子、黄羊和野驴,够我们抓好长时间的。”老狼高兴地说:“你很快会成为一只真正的狼!”
对于老狼它们“父子四狼”来说,此次出行的目的是捕猎。老大被草原深处的美丽风光所吸引,老二带有明显的畏惧情绪,只有老三的眼睛始终盯着自己的猎物。因而,老狼认为老三很快会成长为真正的狼。
目标重要,目标在任何时候都重要。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一个团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明确的目标,明确的目标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同样重要。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自己做这件事的最终目的,并在此目的的指导下开始自己的行动。为了尽快地实现自己的目的,所有的行动必须服务于自己的目的,所有与达成此目的无关的行动都是必须摒弃的对象。只有这样自己的目的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也只有这样个人或团队的事业才有蒸蒸日上的可能。那种漫无目的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做法,虽然有时可能“瞎猫碰上死耗子”,但这种机率实在是太小了。靠运气获得成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永远都是梦想。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必须首先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此目标不懈地努力,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随着目标的不断提升,事业才能不断的发展。
我们大多数人在小的时候都经常被问及理想是什么,理想就是一种目标。但因为小的时候人们知识、经历的有限,对问题的看法大都是模糊的,那时对理想的选择都是出于直观的好恶,不能与自己的实际条件及社会的总体发展状况相联系起来。随着知识的增加,社会阅历的提高,大家对自己的奋斗方向与发展目标大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开始以此为基础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其实这里所讲的奋斗方向与发展目标就是我们为自己设计的实现人生价值的总目标,在此目标基础上的职业生涯设计就是对自己实行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有人偏离了方向,也有人中途对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作了新的调整。这些不同结果的产生,其关键的原因来自于个人发展目标管理的实施质量。
对个人的发展实行目标管理有以下几个关键的因素:
一是目标设立的客观性。个人发展目标的确立与团队或企业目标一样,必须具有客观性,否则你的目标只能停留在幻想当中。也就是说,个人目标的设立必须建立在个人兴趣、爱好、知识、能力、身体条件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之上,应该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并且是可考核、可评价的,明确、具体的,是可量化、可分解的。如果脱离了这些因素与特征,你的目标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如一个人的身体条件本来是不适合运动的,但他非要为自己确立一个长跑世界冠军的奋斗目标,一般情况下只能是一种幻想。当然一个人奋斗目标经确立,也不是完全一成不变的。随着个人的成长,知识与阅历的增加以及兴趣、爱好的转移,阶段性地调整自己的目标更加有助于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但却不能过分频繁地变换自己的目标。频繁地变换目标与没有目标,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同样是危险的。
二是目标分解的科学性。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一步跨入自己的理想世界,都不可能瞬间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价值。一个人的成功之路是由一个个目标铺就的,一个目标实现以后,一个新的目标必然出现在前方。因而,一个人最终价值的实现就是在一个个具体目标的实现中体现出来的。而这些具体目标也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是在一个人的人生总目标统领之下,逐渐分解而来的。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就如攀登一座高峰,要想顺利到达峰顶就要从山峰的脚下往上攀。有人说,山是竖起来的路。路要一步一步走,登山也一样,每攀登一步就离峰顶近了一步。峰顶就在前方,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考虑到下一步的落点,只有每一步都踏准位置,我们才有顺利登顶的可能。就是这一步一步的踏点为我们支起了登顶的天梯,这每一个踏点也就是我们登顶过程中的一个个分目标,正是这些分目标的不断实现才促使我们最终能够顺利完成登顶的大目标。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在其实现自身价值的总目标确定之后,也要如登山一样将自己的总目标分成若干分目标,如阶段目标、年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等,而且在目标分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每走一步都能够离我们的总目标更近一点;也只有这样,我们人生发展的总目标及人生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三是目标的实现是以努力为基础的。中国有句古话,成功者都把它作为行动的指南,那就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如果客观地去分析这句话,它的确带有一点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它也的确是对“目标”及实现目标途径的最贴切、最科学的阐述。 人类社会的结构永远是金字塔型的结构,不论历史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公平,这种社会结构永远都不可能改变。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们头顶事业成功的光环,集金钱、地位、荣誉于一身,生活蒸蒸日上,事业不断发展。处于金字塔底部的人们则日日计算着柴米油盐,掰着手指头过日子。处于金字塔底部的人们向往着走上金字塔的顶部,然而最终只能有一小部分人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于是不仅整个社会的结构呈金字塔型,就是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企业、每一个村庄其大致结构都是金字塔型。到底什么样的人能够实现从金字塔底部走向顶部的目标呢?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家长及所有关心我们的人们常拿“卧薪尝胆”、“铁杵磨针”、“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等故事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以这些故事的主人公们为榜样,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凝聚在这些故事主人公身上的一种共同的精神就是“锲而不舍,奋斗不息”,而这种“锲而不舍,奋斗不息”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精神便是从金字塔底部走向顶端的唯一途径。那些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们大部分都是凭借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从底部攀登上去的。“织席贩履”的刘备可以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讨过饭、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可以成为一代天朝的开
国
君主;身陷囹圄、失去自由的勾践可以成功复国,一雪国耻;出没于田间地头,置身于农民中间的袁隆平能够成为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答案是否定的!历史与现实中无数个成功典范告诉我们,不论你出身多么卑微,从事的职业多么微不足道,只要你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同时能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懈地努力,即使你最终无法到达金字塔的顶端,你也会离金字塔的底部越来越远,离金字塔的顶端越来越近的。
四是人生发展总目标的实现是从每一天、每一件事开始的。与团队或企业的目标管理一样,一个人的人生目标通过层层分解,最终会落实到每一天、每一件事上。一个善于对自己实行目标管理的人是从来都不会忽视对每一天的工作或每一件事的计划与总结的。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利用十分钟的时间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找出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后引以为戒。然后整理思路,对第二天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计划,必要时还可以列一个计划表,第二天按计划安排自己的工作;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同样按照自己的思路列出计划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之后再将其付诸实施。养成这样的习惯后,你很快就会发现你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你的上司开始赏识你了,你的自信心也逐渐地加强了。
中国有句古话说“站得高,看得远”,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在立足自身优势及社会环境的基础上,为自己建立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奋斗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将目标分解开来,形成阶段性目标、年目标、月目标、周目标,甚至日目标,同时能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努力拚搏,真正做到“锲而不舍,奋斗不息”,逐步将一个个分目标踩在脚下。历经千辛万苦之后,你会惊喜地发现目标已在你的身后。
(
2008年9月14日
中秋节于北京)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