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想教育 > 理论园地 > 正文

石志刚:学习总书记讲话,铭记光荣传统不断前行2011-07-17    文字: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石志刚


    2011年7月1日,是我们党成立90载的节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宏观角度看,讲话视野开拓,概括精确,分析透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篇不可多得的党的纲领性文件;从微观角度看,讲话饱含深情地回顾了党的光荣历史,清醒深刻地论述了党在发展壮大中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问题,无比坚定的信心预示了党的灿烂美好的明天。学习总书记“七一”讲话,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来说,就是要铭记党的光荣传统,继承党的优良作风;就是要回顾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成就,正视我们所面临的由各种各样原因造成的困难和问题;就是要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继往开来,不断拼搏,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回顾过去

  近代以来,伟大母亲——中国 ,以一种什么样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又是在怎样一种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不断蜕变,最终有了新中国的诞生,总书记用极为简练但意蕴深厚的话语作了概括:“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170多年的历史,概括地说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

  苦难,虽说是不幸生活的施行者,但也从中预示着一种内在的自发的推动历史不断进步的力量。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拐点,从那以后,中国人民经历了从未有过的惨痛的被剥削被压迫的历程,也激发了一切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般的救国热情。著名史学家金冲及说:“对生活在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中国是怎样进入二十世纪的仿佛已十分遥远。他们也许很难想象,当时的中国处在何等深重的苦难中,也很难体会到,那一代中国人在几乎看不到一点光明前景的艰难岁月里,是怎样为祖国的悲惨命运承受着巨大痛苦的煎熬。”这段挚情的表述就能充分地表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成为人民群众不满压迫命运、抗争反动势力的座右铭。中华大地风起云涌的各种起义和斗争,就成为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最坚实力量。

  奋斗,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勇挑时代重担、不断进行反抗的精神支柱。从零星的反抗到集群的斗争,从自发的反抗到自觉的斗争,从革命性低的革命纲领到革命性高的革命纲领,中国人民一直都在通过自身努力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标。经过实验和对比,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党的领导下,将这种集群的自觉的革命性高的斗争发展到极致,取得了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奋斗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结成了亲密团结的鱼水关系,并且在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中升华了这份浓厚深挚的友谊。而斑斓壮阔的奋斗史也就成为见证这份友谊的最好依据。

  伟业,不是说封建王朝“盛世局面”的再现,也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发达迹象”的展示,而是在信任人民、尊重人民的基础上,在党的领导下,率领中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个伟大而深远的目标。在通往实现这个目标的路途中,我们已经建立了焕然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为此后一切持续发展奠定了政治上和制度上强有力的保证;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就为我们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让民众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打下了良好的坚实的基础;我们进行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改革开放,并且会将这一政策持续下去,这就为中国提升综合国力、推动生产力的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新的更可靠的基础。

  从过去的历史描述中,我们能够更真切地了解到为什么中国人民会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就在于中国共产党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回报人民的宗旨意识始终贯穿在不同时期的政策方针路线中。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分析现状

  现在是过去的继续,今天承载着昨天的荣光。在已有的经验和成就面前,我们应该高度保持清醒的头脑,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为把现在的今天的时刻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处理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准备。胡锦涛总书记说:“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书记深刻洞悉时代发展趋势,着手总结经验财富,不忘存在的各种问题,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所应该面对的课题。我将总书记对现状的分析概括为一体六翼,也就是说,以关心人民群众利益得失为主体,兼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法制建设、国防建设、外交建设六个方面为侧翼,共同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洪流中。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胡锦涛总书记将人民群众的这种历史主体地位和作用放到一个更好的位置来加以论述,显示出总书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宽广的视野力量。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阐释涉及到党的宗旨和目标,涉及到党的根基和命脉,涉及到党的发展和前途,深刻领悟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对于我们密切联系群众,真诚关心群众,热心体悟群众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人人平等、社会和谐的共产主义社会。著名学者卫建林说:“一切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人民是主人。老百姓可以骂我们,我们却不应该骂他们。”人民的“勤务员”身上所担的职责就是急百姓之所急,忧百姓之所忧。能把这种坚定的职责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上升到执政党发展壮大的高度,总书记的一段话就为这个高度提供了思想注释:“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党的根基深深地扎于人民群众肥沃的土壤中,党的命脉牢牢地掌握在人民群众公正的手掌中。我们要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贴心人,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还要谦虚地向他们学习一切生动活泼的各种知识,来丰富执政党生机勃勃的发展内涵,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的各种需求。总书记说:“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有深刻领悟这种深厚的鱼水关系,才能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立竿见影地服务群众。

  党的发展是集萃各个方面优秀的优秀人才,使他们能够真心实意地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洪流中;党的前途是需要学习优秀、

  心怀天下、视野开阔、意志坚强、品德出众的时代青年来继承党的事业,来书写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篇章。选拔优秀人才是关乎党的发展的关键。总书记针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以一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伟大气魄,号召一切品德兼优的优秀人才投身于伟大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并且创造一切良好条件让这些优秀人才能够发挥才华、奉献知识、服务人民、回报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党的前途是寄托在怀揣梦想、忧国忧民、不畏艰辛、敢想敢干、意志坚定的时代青年身上。处于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起到了不同的社会作用,青年正是其中最富有朝气和最有发展前途的的一个群体。著名思想家西塞罗说:“生命的历程是固定不变的,‘自然’只安排一条道路,而且每个人只能走一趟;我们生命的每一阶段都各有特色;因此,童年的稚弱、青年的激情、中年的稳健、老年的睿智——都有某种自然优势,人们应当适合适宜地享用这种优势。”正是看到了青年身上所体现出干事业的这份“激情”,正是感觉到了自然发展规律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是,让有才干的年轻人登上历史舞台,放手让他们去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任何事情,不断地为他们创造机会,不断地培养他们经验能力,是我党富有战略眼光的用人标准的最佳体现,是我们稳定安康局面得以持续下去的制度和人才保证。这正是总书记关于人才问题论述的初衷。总书记鼓励富有才干的青年才俊走到台前,并且对他们的成长予以自己真切地关怀祝福:“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年轻干部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大批年轻干部能够不断涌现出来,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总书记对现状的分析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又能够提出符合国家和时代发展趋势的理论观点;既能引导国家朝着一个更加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方向前进,又能启发更多的人来思考国家的成就和问题。总书记这方面的陈述内容十分丰富,还有待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挖掘不断用其来指导自己怎样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展望未来

  未来是今天的继续,是人们可以憧憬和规划的目标指向。它从过去总结历史经验,从现在汲取智慧经验,按照着符合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逐步地逼近未来、实现目标。总书记的“七一”讲话,谈到新世纪党和国家所期待的两大宏伟目标时,既传承了党探索建设国家经验的优良传统,又显示出了在新的时代环境里我们党探求祖国复兴之路的过程中所独具的特征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革命、建设到改革的奋斗历程中,一直是把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作为自己最可贵的理论品质。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让我们党能够在气势如虹的奋斗征程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智慧眼光。这种智慧眼光的塑造,就鲜明地体现在制定下一步战略政策和方针的过程中。战略政策和方针所体现出来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如一个接力棒,在党和国家的发展中不断传承,真所谓薪火相传。

  结语

  学习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切身领悟到党领导人民为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所走过的不平凡的道路;深刻体察到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国情中党是如何统筹全局、提升能力、铸造成就、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敏锐感受到党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在总结经验教训之上,科学地制定了符合群众利益、发展规律的战略目标。以总书记的讲话为指针,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拼搏,奋发有为,为早日实现祖国现代化而努力。

    文章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