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正文

汇聚合力 同心战“疫”——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抗疫日记”2022-10-26    文字: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面对疫情,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上下同心,同向而行,携手抗疫,汇聚合力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10月13日 “疫”线思政 共“课”时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为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主渠道作用,舒缓校园封闭管理下的学生心理压力,积极引导学生全力配合学校防疫工作,学院党委倡议全体教师开展“同备一堂思政课,同心抗疫电信人”课程思政课。

全体教师迅速行动,积极备课,将抗疫内容与所授课程巧妙结合,将课堂化为战“疫”讲堂,将教学一线变身防守“疫”线,创新内容与形式,向学生传递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信心,营造出人人参与、齐心抗疫的良好氛围,生动诠释了学院全体教师在同心战“疫”中的使命担当。

10月14日 担防控使命 保战“”物资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充足的物资保障是关键。面对汹涌疫情,很多采购渠道无法保证及时供应。学院行政办主任李东担起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的使命,迅速统计学院实际需求,多方沟通,联系物资供应厂家为学院直供物资,省去了中间环节,确保各类抗疫物资及时到位,为学院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0月15日 致敬“最美送餐人”

为了保障封控楼宇同学们的一日三餐,后勤服务保障人员夜以继日、用心为同学们准备;驻校教职工每天在食堂装饭流水线上工作数小时,盛饭、盛菜、盖盖儿、装筷子、放水果、打包……重复的动作每天要做上万次;一包包热腾腾的饭菜搭乘汽车、三轮车等交通工具来到各宿舍楼下;在宿舍驻守的学院老师、志愿者一趟趟搬运,楼上楼下不知跑了多少次,汗水流过脸颊,他们全然不顾,只希望脚步稳一点、速度快一点,让同学们吃到美味热乎的饭菜。这就是我们的“最美送餐人”,我们吃到的每一口饭菜,都凝聚着他们的爱心与汗水,既暖胃又暖心。

10月16日 战“”不忘关注“盛会”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学院广大师生热切关注党的二十大开幕,根据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因地制宜收听收看大会盛况,认真聆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工作报告。

来自同学们的心声

2019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郝云涛:这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同学感到了莫大的心理压力。但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却有一群人给我们带来了温暖,那就是为同学们服务的老师,志愿者及工作人员。我虽然也做过部分志愿者的工作,但是和他们这次工作的强度相比不值一提。他们为了保障同学们的一日三餐及正常的宿舍生活,整天忙碌至深夜,他们整日操劳,甚至难以得到很好的休息。每天看着手中的饭菜,我都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们的关怀。同时,校友们也捐赠了大量的防疫物资,并已经全部发放到我们手中。这份来自学长学姐们的关怀,亦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尽快战胜这次疫情!

2019级自动化二班赵仕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笼罩呼和浩特,原本平静安稳的校园生活再次被画上了停止符。但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自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BF.7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的老师和各战线的工作人员在竭尽全力保障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和安全。老师们亲临抗疫一线,为同学们配餐、送餐,搬运配送物资;为了缓解考研同学的焦虑,主动替同学们去自习室教室实验室拿电脑和学习资料。无数内大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着我们,我们必有信心和决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虽不能亲临抗疫第一线,但作为学生干部,我每天按时统计数据及时传达学院的消息,安抚同学的焦虑情绪。在本次抗疫过程中我更坚定了信心、明确了理想,今后的岁月定将向老师、校友学习,将电信人守望相助的精神薪火相传,不负自己的青春岁月,为建设伟大祖国不懈努力!

2020级自动化班高渊:学校把大家照顾的很好,每天都有志愿者五点多就要起床来叫我们做核酸,志愿者会跑好多楼挨个宿舍给大家送饭,老师们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们照顾好自己,还会给大家安抚情绪,学校门口老师24小时值班守着,老师们不仅要给我们讲课,又要负责我们的生活,老师也是一个个普通人,他们也有可能被病毒伤害,但是他们依旧坚守在岗位上照顾我们,我们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你们无怨无悔的付出,你们真诚善良的笑容,你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内大学子们将永远铭记于心!

   2021级电信一班徐浩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电院师生并肩同行,共同抗疫,学院院长和党委书记深入宿舍,为我们送来温暖与关怀,坚定战胜疫情的决心;辅导员和老师们也积极与同学们沟通交流,在保障物资流畅的路上奔波劳累;隔着屏幕,各科老师依旧传道授业解惑;还有那些默默无闻为同学们配送餐点的志愿者们,以及严格把关的宿管阿姨、做核酸的医务工作者、捐款捐物资的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真挚地感谢你们的付出和帮助,我相信,我们定能赢得胜利。希望在疫情散去之日,能再次看到你们的笑容。

2021级电信二班商智宣:作为北校区西院二号楼的楼长,我深深的体会到疫情当下志愿者们的辛劳,也想对奔波在北校区两院的老师们表达我真诚的感谢,向您们道一句:“辛苦了!”。正是这一个个无私奉献的学校工作人员、一份份热气腾腾的米饭面条、一袋袋打包分装的蔬菜水果,一点一滴汇聚成我们战胜“奥密克戎”疫情坚不可摧的硬核力量,更见证内大校园全体教职工,工作人员和同学们团结友善、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逐步减少只是好的开始,呼和浩特这一轮的疫情防控还处在关键时段。我们要继续保持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高度重视,继续筑牢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继续履行好我们每个人的职责,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早日回归正常。呼和浩特加油!内大加油!电院加油!

 2021级电子与通信工程赵雨薇:落下初雪的那晚,内大真的好美,打破这一切美好的是病毒的来袭,一觉醒来全校静默,人心惶惶。随着“铛铛铛”的敲门声,早餐来了物资来了……我们在内大被照顾得很好。老师驻楼和同学们同吃同睡,老师、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充当起了“搬运工”,尽全力满足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需求。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疫情面前,我们团结起来,相信政府,相信学校,相信自己,病毒定会彻底消灭。

核酸采样志愿者、2021级控制工程孙争博:作为学生,我体验过采集核酸的艰辛,尤其是近几天,形势愈发紧张,凌晨起来准备物资,甚至晚上才能结束人员对比任务,防护服下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坚持的动力就是做得越准越快,送检就会越早,对于异常的追踪管控就会越早,对病毒的圈死封住就会越早。同学们静默在宿舍,领导、老师以及工作人员尽最大的努力为我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后勤人员不辞辛劳,为我们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尤其是餐饮方面,做、配、送,一顿饭上万张口,他们的工作更是艰辛。山川异域,风雨同舟,我们的校友使我们暖心;和衷共济,共渡难关,我们的学校使我们安心。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服从安排,多点理解,给予支持。岁月因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生活因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在校园里我们用青春的岁月书写着岁月的青春,你很小我很小,守望相助,一缕阳光也将照亮心扉;你出力我出力,同心协力,一点火光也能温暖灵魂。春山在望,暖阳可期,愿寒冬不寒,天涯咫尺,尽皆平安。

 2021级信息与通信工程刘艳超:你或许不知道这样一位老师,他从早到晚忙到晚,顾不上喝一口水,吃一口饭,当有学生问他,老师,我们什么能发饭的时候,他的心里想的是学生是否吃得上饭,他一遍一遍,温声开导,告诉他们耐心等待,饭马上就到了。“老师,我的电脑放在实验室的××位置,××需要带”,他或许每天会收到无数条这样的信息,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老师每天会不辞辛苦地将学生们落在实验室的沉甸甸的电脑,给同学们送到宿舍楼下。他和他是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白云波老师和范伟强老师,他们是千千万万人中的一个。他们像黑夜里挂在天上的星星,即使平凡,但同样耀眼。他们用自己的爱温暖每一个寒冬里的人。我们不会知道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是谁,但是我们知道他们为了谁。有人调侃说,“青春几年,疫情三年”。我想说我们青春还在,只是它换了个模样。我们生活在这样和平年代,是多少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也应像他们一样,力所能及,发一份光和热,我们的青春,当是坚韧的、是顽强的、是乐观和充满希望的。感谢他们,用行动、用爱,驱除疫情带来的阴霾。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的学校将恢复往日的喧嚣,我们的教室将坐满学生,我们的食堂将挤满吃饭的人群。我为成为一名内大人感到骄傲。

2022级控制工程林文祉:感谢学校的各位老师,在疫情爆发之际,沉着果断,像草原的雄鹰,用厚重的翅膀将我们保护在身下,力求将病毒拦截于我们之外。在校的老师不分昼夜,时刻关注疫情发展。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凌晨四点的会议室中,出现在解决学生困难的路上,出现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上。我的导师翁老师得知很多同学的电脑和书籍滞留在工位后,第一时间为他们取回并送到宿舍楼下。身在校外的郑老师,得知有同学身体不适后当天就买来了感冒药。我的任课老师,即便身体不适,难以说话,也要尽心为我们上好网上课程,保障我们的学习进度。更不用说群内与电话中一声声地叮嘱,亲力亲为地为学生运送饭菜物资。温暖的话语,热腾的饭菜,抚慰了我们紧绷的神经,拨开了我们心中的阴霾。这些传递给我们的,是内蒙古大学每一位老师沉甸甸的爱。感谢疫情之下每一位坚守岗位的老师,正因为你们,我们才能在这气温骤变的十月,不受寒风的侵袭,感受阳光的温暖。感谢各位志愿者,你我或许都是学生,却愿为集体更多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疫情袭来,大家还处在慌乱的情绪中时,你们已经站了起来,为老师分担压力,为集体贡献力量。每日的三餐、发放的物资,第一时间交付于我们,却也最后一刻才能享用。志愿者是纽带,连系了阴霾之下同学们的心:调停矛盾、背负质疑、促进交流,很多事情本不应该由你们背负。或许是热忱,或许是责任,让你们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去为大家服务。每天早中晚,都能听到你们在走廊上忙碌的脚步声。当我向其中一位志愿者表示感谢时,他只是笑着回答了我一句“应该的”,便搬着物资快步走向下一个宿舍。疫情无情,人间有爱。感谢在这场疫情中奉献的老师、同学以及每一位工作者,相信在所有人的齐心协力下,寒风终将过去,抗疫终将胜利,疫情终将被战胜。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