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损害健康,残害生命,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是巨大的。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防线薄弱,好奇心强、判断是非能力差,容易成为毒品侵袭的人群。 为了提高同学们对毒品的警惕意识,做好毒品预防的教育工作。10月16日,内蒙古大学第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托克托县分队的五名支教老师,在支教地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小学部一年级二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毒品教育预防。

安璐老师介绍了什么是毒品

李慕琰老师讲授如何保护自己

宋凡越老师向小朋友介绍游戏规则

“警察叔叔识别毒品”的角色游戏

“警察叔叔识别毒品”的角色游戏
五名支教老师各自承担了主题班会的五个部分。安璐老师用形象的卡通视频和精美的幻灯片为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毒品;韩黎老师则为同学们介绍了如何辨别毒品;亲和力强的李慕琰老师利用了同学们喜欢的海绵宝宝的形象带领大家学习了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毒品的危害,尤其强调了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品;同学们在生动的课堂中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宋凡越老师制作了精美的图片和头饰,和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做“警察叔叔识别毒品”的角色游戏,更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预防毒品的理解。课堂的最后,郭琪老师用一首朗朗上口的预防毒品儿歌总结了今天学习的知识。

合影留念
据统计,全国吸食毒品的人数高达10万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80%以上。而且,近年来中小学生群体吸毒现象有所增加。特别是随着“摇头丸”的出现,青少年吸毒人数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吸毒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如果把毒品比做猛兽,那么它最容易下口的对象就是青少年;如果把毒品比做瘟疫,最容易感染的也是青少年。青少年一旦“染毒”,其身心健康受到的损害,远大于成人。内蒙古大学支教团的五名支教老师从各个方面介绍了毒品及其危害,教育同学们从小要又防毒意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才能塑造美好人生。
(实习编辑: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