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由我校和复旦大学共同主办,我校名誉校长赵东元院士、校长武利民教授、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复旦大学张凡教授分别领衔的“高性能水系电池的构建及其多孔材料关键制备技术”“面向空间环境的纳米功能薄膜涂层设计、制备与应用”“面向下一代集成电路先进制程的纳米氧化铈抛光材料的研究”等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论证会暨项目启动会在我校学术会议中心召开。
中国科学院赵进才院士、张洪杰院士、孙世刚院士、陈军院士、施剑林院士、陈立东院士、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陈晓东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卞曙光,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厅长孙俊青,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刘爽,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李伟,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校长武利民、副校长周建涛,及2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和项目牵头承担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参与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课题骨干等共计9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我校副校长周建涛主持。
会议现场
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致辞,回顾了我校能源材料化学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希望各项目参加单位和专家通过本次合作开启深化对口合作的新阶段,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齐心协力、协同攻关,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各项研究任务,产出重大成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助力自治区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内蒙古大学服务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的支撑力和贡献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卞曙光致辞,祝贺3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功立项,指出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意义,各承担单位与参与单位要从支撑我国自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角度来实施好项目、出好成果,出有影响力的成果,为我国打造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卞曙光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厅长孙俊青说,当前,内蒙古按照党中央赋予内蒙古“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向“两件大事”和“闯新路、进中游”奋斗目标全力进发。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和重要支撑,实施好科技“突围”工程,培育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专家学者、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撑。此次启动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与科技“突围”工程方向高度契合,希望内蒙古大学以此为突破,聚焦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持续深化科技合作,在科研立项、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带动产出更多重大创新成果,助力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厅长孙俊青
我校党委书记刘志彧
我校副校长周建涛
各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总体目标、研究内容、任务安排、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等作了汇报。
“高性能水系电池的构建及其多孔材料关键制备技术”项目由赵东元院士任首席,内蒙古大学牵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承担,国拨经费1380万元。该项目基于新型多孔材料,研发电极、电芯和模组的设计制备及系统的集成技术,攻破水系电池规模化应用瓶颈,完成百千瓦时级水系电池储能系统的样机验证,开拓水系电池新体系,有望解决现有的有机电解质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锂资源问题,对新能源电池材料的迭代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面向空间环境的纳米功能薄膜涂层设计、制备与应用”项目由武利民校长任首席,复旦大学牵头,内蒙古大学、四川大学、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等单位承担,国拨经费2450万元。该项目围绕功能薄膜涂层的分子设计与表界面调控、轻质高反射热控涂层与柔性传感薄膜设计与构筑新机制新方法、轻质柔性高导热薄膜的设计与性能优化、功能薄膜涂层在空间领域的应用四个方面,重点解决薄膜涂层的多级孔结构与光反射、发射的关系及调控规律、柔性薄膜内导热基元有序自组装及分子层面声子热传导机制、大面积翘曲传感网络薄膜的构建、高精度轻量化变形感知新机制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为我国空间纳米功能薄膜材料的设计、制造和应用,为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全链条一体化设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范式。
“面向下一代集成电路先进制程的纳米氧化铈抛光材料的研究”项目由张凡教授任首席,复旦大学牵头,内蒙古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大学、包头天骄清美稀土抛光粉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国拨经费943.71万元。该项目围绕氧化铈磨料抛光工艺的卡点难点问题,如小尺寸磨料抛光速率慢、氧化硅/氮化硅抛光速率选择比低、划伤缺陷控制困难等,拟结合氧化铈高反应性和介孔材料比表面积大的特点,提出高活性介孔纳米氧化铈抛光材料定向合成和精准调控新方法,发展表面改性、放大制备和抛光稳定化技术,对解决我国在集成电路抛光方面的“卡脖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北方稀土(集团)、复旦大学和内蒙古大学联合共建的稀土材料研究校企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和卓越学术论坛,中国科学院施剑林院士、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陈晓东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范红金教授、wiley出版集团《德国应用化学》苏鑫执行主编作了大会报告。
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现场
(文字、编辑、摄影:李文娟 审核:朱保华 刘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