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八思巴字文献与蒙、汉、藏语接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会议由我校主办,我校蒙古学学院承办,中国蒙古语文学会、内蒙古古籍征集研究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协办。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蒙古文古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基于八思巴字文献资料的蒙、汉、藏语接触研究”。来自中国、俄罗斯、蒙古、日本等4个国家的近80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开幕式上,我校副校长额尔很巴雅尔,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伯君,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征集研究室主任苏雅拉图,中国蒙古语文学会秘书长、研究员布日古德分别致辞。蒙古国科学院院士特木尔陶高、俄罗斯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保罗·瑞金线上致辞。开幕式由我校蒙古学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吴英喆主持。
会议期间,我校正月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乌云毕力格教授、日本大谷大学松川節教授、我校那顺乌日图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嘎日迪教授、济南大学宋洪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青格力研究员、内蒙古师范大学哈斯巴根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布日古德研究员等学者做主旨报告。来自蒙古国科学院、日本大谷大学、中国北京、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天津、山东、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40余位专家和博士生宣读了论文。
与会专家围绕八思巴字文献研究、八思巴字文献与蒙、汉、藏语接触,八思巴字研究史、中期蒙古语及其文献研究等主题畅所欲言、坦诚交流、集思广益,进行了深度的学术研讨。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通过线上线下进行的40余人次发言,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八思巴字研究现状、展望研究未来、推进了研究进展,将会大力推动国内外八思巴字各个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八思巴字是我国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重要民族文化遗产。八思巴字研究对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进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加强中华学术对外传播都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文明继绝学,让薪火永相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字:倪晨阳 摄影:玉明 编辑:李文娟 审核:吴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