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再有志愿工作可不可以安排一下我,从第一天石头剪刀布输了回来,就再没干过活。”外国语学院冀同学略带委屈地在微信中和研究生会主席说道。
10月15日,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李国珍发布了党员和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加志愿活动的倡议,同学们立刻积极响应。由于名额有限,审核严格,就采用了石头剪刀布、谁赢谁当志愿者的方法来争取名额。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学生干部,我要起带头作用!”“我是博士,我要为学校照顾好学弟学妹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是学生物的,我更了解病毒!”“我是学化学的,我更懂如何防护!”
连日来,一条条请愿参加志愿者工作的微信频频出现在各学院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辅导员的手机上。


几天前,由一名青年教师志愿者、两名博士生志愿者和两名硕士生志愿者组成的“久久为功”师生抗疫互助小分队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他们身着防护服穿行在学生公寓楼层,为同学们演绎着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从上午八点四十开始,他们就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对学生们进行上门核酸检测、配合保洁人员完成宿舍楼垃圾清运、完成楼宇内的环境消杀以及地面清洁工作、为各个宿舍分发防疫物资、领取午餐并完成分区配发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相信在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校园内很快就能重新听到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正如他们气势如虹喊出的口号那般,“我们同努力,疫情定可防!”

“久久为功”抗疫互助小分队
驱散阴霾的光往往有千千万万束。
哲学学院涌现出多个“大白宿舍”,南校区东院4号楼605宿舍就是其中一个。
在楼层封闭的情况下,学生宿舍的一日三餐及物资均需要由志愿者统一配送,最开始宿舍里的两位党员和一位学生干部最先站了出来,主动承担这份责任,在他们的影响下,另外三位同学也加入了志愿者行列。六位同学包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一趟趟穿梭在上下楼道,每次回到宿舍消杀后脱下防护服,衣服头发全部被浸湿。他们不喊苦不喊累,传递着正能量,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带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学!

哲学学院志愿者宿舍成员
校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武利民在疫情防控工作线上动员会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更多的教职工及学生干部、党员、积极分子、志愿者等加入到封闭宿舍的核酸检测、师生的餐饮保障等疫情防控工作中来,在做好自身健康监测和防护的前提下,形成工作合力”。
一批接着一批的师生志愿者主动请愿,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贡献青春力量,他们化身“大白”,将守护广大师生安全健康的重任扛在肩上,一往无前冲锋陷阵。他们在核酸采样点、校园围栏、交通要道、乘车点、宿舍楼、食堂等定点值班点,维持秩序、登记信息、分发食物、巡逻站岗……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内大青年的使命担当。

法学院志愿者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志愿者

蒙古学学院志愿者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志愿者
用关怀与奉献为青春着色,让青春在守护校园、服务他人中跃动。他们身着白衣战甲,主动请缨,将守护广大师生生命健康安全的重任扛在肩头,此刻我将无我,只愿不负信任。
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青年志愿者们致敬,有了你们,相信不久之后便能云销雨霁、星河长明。
(编辑:杨絮 李文娟 审核:吴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