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五点半,在夜色与路灯的辉映下,马梓淮作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志愿者的一天开始了。穿好防护服便是战士披上了铠甲,踏出宿舍门便是踏上了战场,每天他们要完成139份核酸样本采集,之后再投入到三餐和物资的搬运及分发当中,尽管在楼里但日行上万步也近乎成为日常,被口罩勒出的压痕和额头密布的汗珠都是光荣印迹。
严格说来,马梓淮应该是一位内大校友,他是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已于今年七月顺利毕业。
就在几个月前,我校原创校史剧《桃李湖畔》招募演员,出于对母校的感恩和对戏剧的热爱,马梓淮毫不犹豫地填写了报名表,经过层层筛选顺利成为了这个剧组大家庭的一员。但这部戏的排练是在他毕业之后,受疫情影响,排练一开始采取线上方式进行,直到九月份,他才得以从400多公里外的家乡锡林郭勒盟回到了熟悉的母校参加排练。

马梓淮(左)和志愿者同学为封控楼学生做核酸采样
当时九月的校园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朝气,一张张崭新的面孔满怀期待地步入校园开启大学之旅。
马梓淮再次住进了本科四年生活过的5号学生公寓。那树那花今犹在,不见当时少年郎,陌生又熟悉的一切令他百感交集。彼时距离《桃李湖畔》原定公演时间已不足一个月,每一天他都和剧组的三十余名成员泡在排练厅里至深夜,斟酌每一处词句,琢磨每一个动作,重复每一场调度,辛苦却也充实。
“和大家在一起排练时真的很开心,仿佛回到了本科的时候,忘记了一切压力和烦恼。有一天我们去湖边排练,看着那天的星空,我恍惚间回到了大学的最后一天和舍友躺在操场上弹琴唱歌的瞬间。我想既然回来了,那就好好去做,好好享受我为自己延续的大学生活!”排练之余,马梓淮同时准备着招聘考试,这个追求上进的男孩从未懈怠对目标的追求,短短月余便通过了电视台事业编的笔试以及消防员招录的体能测试和体检,即将参加面试。
就在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顺利推进时,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所有人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排练叫停、演出延期、面试推迟,随之而来的是静默在宿舍足不出户,马梓淮也因此被封控在校园内。我能做点什么?我该做点什么?看到老师们每天为分发物资、统计数据忙得不可开交,有限的人手和精力要处理庞大而琐碎的工作量,甚至晚上也不能睡一个安稳觉只能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将就,马梓淮毅然决然请缨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马梓淮在封控宿舍楼核酸采样现场
“大一军训时的消防演练我被选为标兵,后来我报考了内蒙古消防总队的消防指挥员岗位,这段时间也在等待国家消防队的消防员招录面试,从接触、了解到如今我已经热爱上了这份职业,仿佛有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召唤我投入到抗疫一线,这是我想做的,也是我应该做的。”
如愿成为志愿者后,马梓淮与剧组的另一名主演陈佳同学共同肩负起5号楼一层核酸检测和分餐送餐工作。“还真是挺辛苦的,开始做志愿者以来我瘦了十斤,但是看着同学们可以按时吃上热乎饭,每当听到的一声声谢谢,我就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他坦言,自己只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中的一个,也只是为母校付出的众多学子中的一员,尽管个体的力量有限,但相信所有人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疫情终将被战胜,桃李湖畔定会恢复往日的风采,遍布青春的足迹。
马梓淮和所有人一样期盼着疫情结束,但他心里还有一个热望,就是期待着《桃李湖畔》的大幕早点儿拉开,希望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画上一个圆满的省略号然后奔赴下一程山海……

阳光大男孩马梓淮
“我想成为一个伟大的英雄,为家人,为朋友,为母校做更大的贡献!”这是六十五周年校庆献礼话剧《桃李湖畔》中角色刘兴的一句充满激情的台词。平凡铸就伟大,他的饰演者马梓淮也在这一场疫情阻击战中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这句早已烂熟于心的台词。
(文/包丽日 乌斯夫 编辑:李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