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后勤保障处资产管理与物资采购科苗燕妮,除了后勤保障处的人,学校很多人都不认识她,我也是很偶然认识她的。
学校静默管理的第三天10月11日上午,呼和浩特的深秋晴空万里,天气格外温暖。南校区校园里人很少,洒水车消毒过的路面显得很干净又潮湿。我拿上相机,在校园里转,准备拍一些抗疫一线的照片,走到食堂西侧的时候,看见有两辆厢式货车装满伊利牛奶,停在食堂北侧。只看见哲学学院的党总支副书记王丽帮着后勤保障处的三四个人在满头大汗地卸货,我也参加了卸货队伍。不一会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吕俊、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张丽萍带领一批人过来帮忙。这时,有个齐肩短发、穿厚厚的毛绒衣服的年轻女孩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直接脱掉毛绒上衣,很干练地跳上车,开始帮我们卸货。她动作麻利,一点都感觉不到怕弄脏衣服的样子。不过我还是心里嘀咕着,一个女孩子家,就下面搬就行了,还上什么车呀。不一会儿,大家把两车牛奶都卸下来了。


苗燕妮登记、搬运防疫物资
12日上午,在学校南校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走廊里,我又碰见了这位女孩。她提着两大袋子东西,给指挥部送生活物资。我上去跟她聊天才知道,她是后勤保障处的苗燕妮。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到处都能看见她的身影。在校园西门口搬东西、在体育馆送核酸试剂、在宿舍门口送防护服、在食堂北侧卸货,有时候是早晨、有时候是晚上九十点,有时骑着小电动车送货,有时也开着电动三轮车在路上拉货。不管什么时候,她总是很忙碌、很认真的样子。
后来,我专门去了一趟她为了方便开展抗疫工作的临时办公点,是在学生宿舍8号楼地下室。看见她在货物堆里,忙碌着往地下仓库搬运物资。搬东西出一身汗的她脸红扑扑的,一会儿接电话,一会儿做记录,一会儿跑出去卸货、拉货、送货……。等了好一会儿,她终于有空,与后勤保障处的几位男同事窦宏伟、李社荣、王义一起做抗原检测。跟她聊天中才知道,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学校因疫情实施封闭管理以来,她一直没有回家,母亲帮着她看孩子。现在,她不只是采购员,又是配送员。学校各部门和各学院需要用的各种防疫物资,大部分都通过这里配送。工作量大,任务又重。


苗燕妮为封控宿舍楼运送防疫物资
她的同事们开玩笑说:她不是女人,是女人里的“男人”。听了这话后,她仰起头来,哈哈大笑起来。不一会儿,她又接到电话,说是拉着自治区教育厅支援的大批量棉大衣和折叠床的货车马上到,让她们把物资及时卸下来入库。她说,近期封闭管理以来,全国各地的支援物资和学校采购的储备物资大量增加,少的有几千斤,多的有几十吨。她一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所以后勤保障处给她抽调了几位男同事,帮她搬货物。
跟她刚聊了几句,她又接到电话,要让她到西门去拉货。她马上穿好防疫服,戴好灰色的鸭舌帽子,骑上电动车出发了……。望着她的背影,我模糊了双眼,在学校疫情防控的日夜里,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可爱的人,我们的校园才能筑起抗疫的坚固防线,相信会很快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生活中充满活力的苗燕妮
(文字、摄影:玉明 编辑:李文娟 审核:吴栓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