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生日快乐……”11月1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乾元酒店隔离的我校学子王晨辉收到了酒店工作人员送来的漂亮生日蛋糕和美好生日祝福。突如其来的“惊喜”,让这个十八岁的“大孩子”直接“破防”。
近日,按照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校学子陆续转运到巴彦淖尔市隔离。当地政府主动相迎、温情守护,安排基础条件最好的隔离酒店,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医务人员组建一流的服务团队,竭尽所能提供周到的医疗服务、健康关怀和生活保障,营造安全舒适的隔离环境,给予了这些远道而来的特殊“客人”优厚的待遇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子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一位学子在给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的一封信中写道:“晚上十点左右,我们才拖着疲惫的身体陆续进入乾泰大酒店进行隔离,刚打开门时,就被地上那满满的生活物资所震惊,塑料袋里几乎提供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这些意想不到的准备是完全在我们意料之外的,当我过了12点还能吃上热乎晚饭时,心里顿时感到有一股清泉流入心中;隔离期间,当得知我们上课网络总是掉线,影响学习效果时,工作人员为我们重新安装了网线;当了解宾馆的灯光暗需要提供台灯时,他们就为我们去购买……他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虽然不在家乡却能时时刻刻体会到家的温暖,何其有幸,认识杭锦后旗这些亲切的工作人员,你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希望下次见面时,可以面对面的对你们说一声‘谢谢’!”

一位学子在给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的感谢信中写道:“感谢你们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当得知我们前来隔离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接收了我们,懂我们所需,为我们隔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做了周密的安排和准备。让我们身在异地,也体会到家的温暖,我代表全体学子向你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在此之前,我校已有少部分学生分别转运到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等周边盟市旗县开启了隔离生活。同学们在结束隔离之际,将对当地政府和所有工作人员的感恩之情融于纸笔,写下了一封封长短、格式不一,却无不凝聚着真情的感谢信,为这一场温暖的相遇献上了自己的诚挚告白。
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如家商旅酒店隔离点的内大学子们与酒店工作人员共同度过了12个日日夜夜。每天早上五点开始的核酸采样,每天深夜门外喷洒消毒液进行消杀的声音,夜以继日的工作,工作人员用神经的高度紧张和身体的极度疲惫,为同学们创造了安心的学习、休息环境。一日三餐,四菜一汤,隔离的日子里,工作人员用心地为同学们提供美味健康的饭菜。这些日子以来的用心守护,让隔离在他乡的内大学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被爱与被保护。

化学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隔离的同学们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度过了毕生难忘的半个月。在那里,有的同学过了有特殊意义的生日,品尝到了美味的羊肉牛肉,吃到了当地的特产螺旋藻片,收到了鄂托克旗人大常委会送来的小礼包,一起观看了鄂托克旗工作人员拍的暖心小视频,最重要的是,同学们认识了温暖的鄂托克,认识了可爱的鄂托克人。

一位在乌兰察布市凉城县联宇酒店隔离的我校学子在感谢信中写道:“我们很多厚衣服以及生活物资都没有携带,是你们给每个人多送了一、两套棉被,每天变着花样为我们提供一日三餐,并一次次地替我们采购物资。虽然我们此前并不相识,但我已把你们当作我的亲人。虽然我们无法出去感受大自然美丽的风景,但我能感受到你们浓浓的关心。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是你们带了一束光走进我们的心,带来温暖和力量,让我们走出心底的阴霾。”


一位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隔离的同学在给化德县政府及隔离宾馆所有工作人员的信中写道:“今天到了解除隔离的日子,思绪万千,疫情无情,人有情,病毒可怕,你们可敬可爱!感谢你们和政府给我们提供了优雅的环境和可口的饭菜,辛苦你们分发我们的一日三餐。先让我们吃上饭,自己最后吃那份不散热的饭菜;感谢医护小姐姐每天不辞辛劳的为我们做核酸,一间又一间,一层又一层;感谢……”

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农学班的同学们十分感谢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在此关键时刻伸出援手,让他们得以在真金国际酒店度过了将近十天的隔离生活,感谢工作人员们迎朝露、伴晚霞,全情投入,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他们的健康与安全。学子们由衷地感谢达拉特旗政府给予他们的关怀,感谢工作人员们的无私奉献。

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生物工程1班的同学们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弘源盛世酒店隔离期间,感受到了如同家一般的温暖。酒店防疫工作人员每天为大家配送营养美味的三餐,按时分发生活用品,采买申报的生活必需品,订购各种所需药品,按时消杀,认真做核酸检测……克服着一切困难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地为同学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还时常组织有趣的有奖活动,不断地鼓励着、关爱着、陪伴着同学们。他们的默默付出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时时感动着同学们,在隔离即将结束之际,同学们用书写感谢信的方式向他们表达了诚挚谢意。

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生物科学及基地班全体同学在致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政府及响沙假日酒店、弘源酒店的工作人员的感谢信中写道:“来到隔离酒店,已是凌晨,防疫人员仍坚守在岗位上为我们做着登记,入住之后立即进行了核酸检测,得知我们没有吃晚饭后,酒店的工作人员还贴心地准备了晚餐,点点温暖弥漫在我们的心间,是你们的坚守与奋斗安抚了我们惶恐的内心。”接下来的几天,无论是一日三餐还是叮嘱与鼓励,总是如期而至,像家一样的温暖一直萦绕在同学们周围。

法学院部分同学在察哈尔右翼后旗草原明珠大酒店隔离期间受到了像家人一样的对待,他们在感谢信中说:“一日有三餐,需求有供给,大到疫情防控的每一个要求,小到生活中琐碎小事,每一桩每一件都凝聚着你们的关心和爱护。你们像对待家人一样照顾我们,尽管隔着厚重的隔离服看不清你们的面容,但是你们的付出与辛苦,已经刻在我们心口最柔软的地方。隔离的日子里,同学们不再感到无助和失落,一扫之前的阴霾,感受到的是阳光与幸福。”

或许彼此不知道姓名,但内大学子们一封又一封的信,写着喜悦,写着尊敬,写着温情,写着赞颂,每一笔每一划,都满载着校地之间浓浓的情意。一份感恩,凝聚在笔尖,一份信念,永存心间,愿疫情的阴霾退散,再次相见时能够一展笑颜,共赏四季美景。
(撰稿:杨絮 李文娟 审核:吴栓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