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内大要闻 > 正文

第十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在我校成功召开2018-09-06    文字:生态与环境学院 摄影:生态与环境学院

 

8月15-17日,第十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科技发展促进局、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联合主办,我校生态与环境学院承办。我校校长陈国庆与各主办单位的领导和嘉宾就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交流交换了意见,副校长高光来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186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等单位的569位注册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8个精彩的大会报告、200个专题报告、以及40多个壁报,交流了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与保护方面的最新进展。

参加开幕式领导及嘉宾

会议现场

大会报告有郭华东院士的“地球大数据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桂建芳院士的“鱼类及脊椎动物性别决定的多样性与可塑性”、张偲院士的“南海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吉喜研究员的“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生态廊道构建技术与设想”、雷富民研究员的“鸟类谱系生物地理学的发展前景”、孔宏智研究员的“花的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马克平研究员的“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张健教授的“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研究:人类世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大会报告通过网络同步直播,也为未参会的生物多样性工作者提供了交流机会。

大会报告现场

 参会代表围绕森林、草原、城市、海洋等各种生态系统类型,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类群,以及生物多样性编目、濒危动植物保护、全球变化影响、生物地理和自然杂交等生物多样性议题,通过200个专题报告,交流了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进展。我校生态与环境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40多位师生参加了会议,交流了在草原、植物、鸟类、昆虫、苔藓、真菌和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

自然保护新秀奖颁奖仪式现场

大会设立研究生壁报展示,并评选出5个优秀壁报,颁发了自然保护新秀奖。大会利用晚上时间,邀请海外专家通过视频介绍生物多样性学术前沿,并举办了生物多样性科技论文写作论坛和无人机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培训。我校生态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为会议的筹办与召开做了大量工作。

志愿者合影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