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午,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进展新闻发布会,对自治区近期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进行了主题发布。我校陈国庆校长出席新闻发布会,并作为3个主发布人之一,就发布的和我校相关的“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容接受了国内30多家主流媒体的采访。

发布会现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区战略,通过着力抓战略、抓改革、抓统筹、抓项目、抓企业、抓合作,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绩效大幅提升。通过全面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技术攻关、平台载体建设三大工程,在新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绿色农牧业、生态环境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到45%,创新驱动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的起点上。
2017年9月4日,科技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发文,正式批准我校建设“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举措,是自治区积极打造的关键创新平台。该实验室是第一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自治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覆盖面和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标志。

陈国庆校长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发布会上,我校校长陈国庆就“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展、发展目标,以及对学校“双一流”建设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等问题接受了媒体记者采访。
陈国庆校长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年来,实验室以内蒙古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础,围绕国家现代畜牧业发展实际需求,以草原家畜繁育相关重大共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为突破口,聚焦草原家畜生殖调控、草原家畜遗传繁育和家畜遗传与环境互作三个研究方向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近5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余篇,获国家级与省部级奖励10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00名,在牛羊受精、胚胎发育、干细胞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引领支撑草原畜牧业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实验室与自治区12家草原家畜养殖知名企业保持着密切协作关系,实现了牛羊繁殖生物技术体系的完善与产业化应用。
目前,该实验室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授、年轻博士为主体的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凝聚力强的创新型研究团队,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82%,海外深造和工作经历比例达62% ,入选教育部、科技部“创新团队”,获首批“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不仅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杠杆作用点”,也是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载体。实验室所在的生物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获批,将对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起到有力的支撑促进作用。
在今后5年建设运行期内,自治区政府将提供专项建设运行经费支持,内蒙古大学将继续为实验室建设提供实验用房、科研仪器设施、科研经费等必要的基础条件,并在科研人员编制、学位点建设、人才引进、研究生招生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实验室将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提升草原家畜繁殖效率、选育草原家畜新品种、建立草原生态养殖模式以及我区畜牧业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撑,为引领我国绿色草原畜牧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带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