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主题活动 > 正文

【聚焦学校思政会】冯福林:内蒙古大学全员育人创新与实践2017-12-28    文字:学生工作处 摄影:宣传部

 

【编者按】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校党委和学校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相关部署,紧密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央3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文明校园创建、“三全育人”、思政课教学改革、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等重点工作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7年12月28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会议上,学生工作处处长冯福林、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陈智、蒙古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八格、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刘志勇、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吴栓虎就这些重点工作中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依次进行了交流发言,为学校下一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现场反响热烈。

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去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2月4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完善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有幸我校党委进行了超前化部署,实施了清单化管理,着力机制化推进,切实推动高校思政会精神落地生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学生工作处处长冯福林发言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列为学校固本强基,守正创新工程来抓,系统扎实推进党建、教学、管理、科研、服务工作,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2015年学校党委重新审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育人平台不完善、育人主体不积极等问题,直接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发展。

在这个大背景下,学校党委树立“大德育”的理念,拟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机制,并责成学生工作处牵头起草文本,几经易稿,难以成稿。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校党委认为全员育人顾名思义是指育人主体的全员性,狭义上指高校内部的全员性,涵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广义上是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大育人体系达到“善治”。“三全育人”核心是“人”,因此,学校党委进一步凝练思路,决定实施全员育人,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于2016年4月21日《内蒙古大学全员育人实施意见(试行)》经校党委九届42次会议审议通过,开始全员育人创新与实践。

二、理论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核心“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树立“大德育”理念,构建全员育人模式。全员育人核心是坚持立德树人,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聚焦学校内涵建设,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动员参与,全过程监督把握,全方位体现展示的全员育人理念与运行机制。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我校全员育人工作的探索与总书记讲话精神是一致的,庆幸的还有一点儿超前意识,当然与总书记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为我校继续完善和推进全员育人机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模式构建

2016年4月,学校出台《内蒙古大学全员育人实施意见(试行)》(内大党发〔2016〕10号),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多维度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五位一体”相结合的育人体系,搭建了社团文化、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五个平台,明确工作目标、责任主体和具体措施,制定工作任务分解表,将57育要素分解至全校各相关部门、单位,形成党委领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学生工作部门牵头、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学院组织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动员参与,全过程监督把握,全方位体现展示的全员育人体系。

四、路径选择

经过一年多实践,特别是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及对高等教育系列讲话精神,我校全员育人路径选择不断丰富与完善,初步形成党委是主责,思政是主题,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是主线,队伍是主力,制度是关键,服务是保障,全员动员参与,全过程监督把握,全方位体现展示的全员育人理念与运行机制。

五、运行效果

基本形成“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良好氛围与态势,成效显著:

一是建章立制。各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依据全员育人理念,废改立相关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成果丰硕。学生工作处按照文化性、程序性、操作性原则,修订近40余项规章制度,并编印成册,从制度上保障和落实了全员育人工作。

二是构建全员化多渠道的育人队伍,实现人人参与育人工作。学校的党政领导、机关行政人员、专业教师、院系管理和教辅人员、辅导员和班主任、后勤工作服务人员积极充分调动资源,在自己的岗位上,结合实际工作,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的育人机制,实现育人工作精细化。加强了分类引导教育,分年级、分专业、分层次、分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辅导,保证育人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大一年级侧重开展大学适应性教育和专业意识教育,大二年级侧重专业学习指导和学术科研指导,大三年级侧重开展就业、出国、考研指导,大四年级侧重就业服务和毕业生教育,初步形成有坡度、系统化的育人机制。研究生重点开展诚信学术、诚信做人和就业指导,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四是构建全方位多合作的育人体系,实现两个课堂紧密结合。重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思政”效果初显。2016年“精英开发者联盟”入选全国100强创业社团,“化工设计协会”被评为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五是将试点学院的经验与做法进行全校推介,基本形成“试点—连线—成片—扩面”,在校内形成辐射放大效应。

1.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导师制”为依托,以“创新之家”建设为载体,以辅导员助理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全员育人工作的开展。2016年,“创新之家”成员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荣获第十一届“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东北赛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优秀奖两项;“建行杯”第二届全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2016年中国机器人大赛荣获国家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四项。在2016年6月4日—5日举办的我校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中,“创新之家”成员的作品获得“我最喜爱的项目奖”三项、“最佳创意项目奖”五项。在2013级本科推免硕士研究生的19人中,有10人经历过“创新之家”的学习和锻炼。

2. 生命科学学院依托研究生兼职本科生辅导员强化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以全过程育人为重点,完善了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工作重点、流程,基本形成教育、管理、服务闭环。

3.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全面实行“新生导师制”,发挥教师骨干的育人作用,即在新学年初,根据专业将新生分组,选拔学院骨干教师为导师,每位导师带一组学生进行导学,导学时间为两年。新生导师会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以有教无类为原则,以因才施教为途径,帮助新生解决思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亲密的关系,同时建立一种牢固的信任关系,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外国语学院制定《外国语学院全员育人工作方案任务分解表》《外国语学院全员育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评标准》,将工作要求与考核相结合,有利促进学院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

六是强化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高。

1.典型示范突出。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每年培养学生骨干600人,通过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让信仰凝聚在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下;持续推进“敦品励学•成才圆梦”主题实践活动,分层次地开展了“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四进四信”等思想教育活动600余场,撰写学习心得8500余份,出版理论研修文集《旗帜》16期;全方位构建优秀典型选树机制,通过“校园十大杰出青年(团体)”“芙蓉学子•榜样力量”等评选表彰活动,选树宣传了146位先进典型,有8名同学荣获自治区“桃李之星”称号;项目化地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设立青年文明示范林16片、青年文明岗50个、星级文明宿舍720个,每年评选先进班集体30个、红旗团支部60个;编印了“领航理想•励志青春”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案例集,通过讲述校园里的感人故事,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

2.通过召开座谈会、学生评教、任课教师回访等途径开展了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习与成长满意度达95%以上。《内蒙古2016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学校1981名2016届本科毕业生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综合满意度为95.71%。2016年学校秋季学期本科生思想动态滚动中5921名学生参与网络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学校全员育人相关11个指标评价满意度为90.88%。

六、工作愿景

重新审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及对高等教育系列讲话精神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体制机制、育人平台、育人主体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一是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强化基础,抓住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的十六字方针,不断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诸要素,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承担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者、普及者、践行者的新使命。

二是按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精神,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聚焦短板弱项,突破重点难点,推动绩效化评估,强化学理化支撑,开展品牌化营造,加强督导化检查,切实推动高校思政会精神落地生根、落地有声。发挥上下联动、同频共振、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聚焦聚焦薄弱环节、重点难点和普遍性问题,坚持把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管理巩固走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三是依托“易班”积极打造学生网络思政工作新平台,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各项育人工作线上线下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通互联,提升师生的网络素养,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好、建好、用好网络精神家园。

一年来,各有关单位、部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全员育人,出台了实施方案和配套文件,在强化落实、落地见效上下功夫。学生工作处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加强全员育人工作指导和督查。协调相关单位部门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全员育人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