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主题活动 > 正文

【聚焦学校思政会】八格:打造特色文化精品 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印象·草原”——蒙古族非物质文化校园体验季活动为例2017-12-28    文字:蒙古学学院 摄影:宣传部

 

【编者按】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校党委和学校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相关部署,紧密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央3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文明校园创建、“三全育人”、思政课教学改革、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建设、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等重点工作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7年12月28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会议上,学生工作处处长冯福林、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陈智、蒙古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八格、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刘志勇、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吴栓虎就这些重点工作中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依次进行了交流发言,为学校下一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现场反响热烈。

高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去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2月4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完善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有幸我校党委进行了超前化部署,实施了清单化管理,着力机制化推进,切实推动高校思政会精神落地生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蒙古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八格发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这句话阐明了高校优秀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极其重要性。“印象·草原——蒙古族非物质文化校园体验季”活动,是我校蒙古学学院积极探索文化育人创新模式,在十几年的校园文化实践中逐渐总结和凝练形成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弘扬传统,挖掘资源,以文育人(选题原因)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祖国北疆,以蒙古族传统文化艺术为代表,以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为核心特征的草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育人资源。

内蒙古大学是祖国北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重点大学,承载着传承北方草原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少数民族族学生占我校学生总数的35%,他们是繁荣发展北方草原文化的生力军,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举办“印象·草原——蒙古族非物质文化校园体验季”活动,能够引导青年学生吸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和精髓,加深各民族学生对草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多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友爱,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落地生根。

二、突出主题,注重内涵,彰显特色(项目原则)

1、坚持核心价值体系,做好思想引领。

文化育人是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育人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和积极作用上。因而,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变成有血有肉的文化现象,让其发挥无意识的教化功能,在不经意间打动人心,入耳入脑。“印象草原”非物质文化活动,通过发挥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牵引力,促使广大学生在文化浸润、文化实践中健康成长,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达到育人的目的。

2、突出大学精神,发挥专业优势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融入大学精神建设,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发展规划,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项目。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还应依托学科专业特点与优势,否则难以持久,也就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遵循这一规律,“印象·草原”非物质文化校园体验季活动一直重视与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相结合,切合学生专业实际,体现蒙古学学科背景和专业特色,这样才能为学生所了解和接受,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才能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真正成为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

3、重视经验总结,体现传承发展

校园文化品牌是一项持续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在已开展的活动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指导后续工作的规划,使得品牌能够持续发挥作用。“印象·草原”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体验活动每次举办一次,我们对宣传资料、活动期间征集到的作品和活动照片等原始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和分门别类的加工处理,为更好的指导下一步的工作奠定基础。这样通过校园文化品牌的传承与发展,增强师生凝聚力,同心同德开展文化育人各项工作。

三、创新载体,丰富内容,灵活形式(项目内容)

项目以多维度体验传习蒙古族传统文化艺术为主要内容,以第二课堂为活动载体,以一学年为时间跨度,以引导体验为主要方式,由四个板块的主题活动组成:一是以蒙古族传统体育竞技类活动为主的“校园文化那达慕”系列,包括博克比赛、射箭比赛、蒙古象棋比赛、鹿棋比赛、沙嘎比赛等项目;二是以蒙古族传统音乐、舞蹈、歌曲、戏剧、服饰表演为主的“蒙古族传统艺术展演”系列,包括蒙古民歌大赛、蒙古舞蹈大赛、蒙古族服饰表演和民族文艺晚会等活动;三是以学习体验蒙古族人民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创造的手工艺品制作为主的“蒙古族传统手工艺传习”系列,包括动手体验传习和专家指导讲座等内容。手工艺传习结合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展,非物质继承人讲座不定期开展;四是以展示学生蒙古文创作的诗歌、散文、绘画、摄影等作品主的“蒙文艺作品创作”系列,将学生蒙古文创作的诗歌、散文、摄影、书画作品选登在“内蒙古大学校刊”蒙文版,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四、整合资源,健全机制,形成合力(做法)

为使活动有序开展,成立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为组长、团总支、学生会、学生社团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学院团总支为主体,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党支部共同参与,四支队伍各有侧重,活动各有特色。如校园文化那达慕由“乌音嘎文学社”、“射箭协会”、“纳嘎西读书协会”具体承办,文艺表演类活动由学生会承办,手工艺体验项目由学院团总支承办,蒙古文作品类由学院党支部承办。为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学院在活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了活动的质量。

为使活动顺利开展,我们校内外、上下联动,取长补短,争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校内,学院与校宣传部、团委、学工处、就业处、保卫处进行联系,得到这些部门在活动场地、经费、平台、安保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校外,和呼市第四中学、锡盟查干淖尔嘎查、兴安盟乌兰毛都嘎查取得联系,结合暑期“三下乡”活动开展手工艺的传习活动。

为扩大活动影响力,我们还特邀其他各民族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如,2017年11初举办的“蒙古族饮食文化体验交流”活动中,我校50余名各族学生共同体验了熬蒙古族奶茶、提炼黄油、制作手把肉和蒙古点心制作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促进了各族学生的交流与沟通。50余名学生中有来自云南、河北、山东、山西的近30名学生。

五、辐射力大,反响强烈,成果显著(效应)

“印象·草原——蒙古族非物质文化校园体验季”活动,一年共举办近20场,活动现场观众激情高涨、气氛异常热烈,成了群体性的文体娱乐、文化艺术类实践活动。活动的参与者不仅仅是我校蒙古族学生,还有其他各民族学生,活动参与者到观众人数达近1万人次。该活动在新华网蒙古文网站、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体育频道、内蒙古生活周报、内蒙古大学新闻网、旗帜网等媒体均做宣传报道,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该项目从2016年开始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得到学校的重点支持,2016年入选成为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实践案例类课题,成为教育部思想政治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2017年成为自治区高校校园文化精品项目,获得5万元经费资助。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高校在引导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建设校园文化品牌过程中,应注重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宝库中吸取营养,使其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 相关新闻 --------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